襄垣-习俗.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襄垣-习俗

襄垣习俗习俗文化又称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襄垣习俗属于晋东南地区民俗圈,是上党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一脉相承,但又有着自己的特点。生活习俗服饰服饰是的民俗形式之一,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性特征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各地服饰习惯都有很大变化,襄垣也不例外。过去人们一看打扮便知是哪里人,现在却难以区别。但是一些传统的至今仍存在,包括:布腰带、兜肚肚、儿童的虎头鞋等等。民居襄垣一带的乡村,一般盖房都习惯于坐北朝南,一个村庄,往往由许多坐北朝南的院落并排构成,采用单一的纵长平面的四合院式,结构简单,排列整齐。农村的院落,一般都是封闭式,进大门,住住要建一个照壁,居住的房屋仍以窑洞(砖)为主。院子里,往往要安排一定的地方做鸡舍、猪圈,也有的人家要修个兔窝、狗窝什么的,不尽相同。还要划出一定的地养花种树。饮食早饭以小米饭、馒头、玉米面疙瘩为主,中午饭以面条、大米为主,并且有吃野菜的习惯。但是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团聚,都要做十几道菜的酒席,鸡、鱼、木耳等海味山珍,屡见不鲜。同时,襄垣有自己的特色名吃:襄垣拉面、荤汤素饺、挂面汤、半疙瘩、官肠。称谓襄垣人称曾祖父为老爷爷;曾祖母为老奶奶;曾外祖父为老姥爷;曾外祖母为老姥姥;祖父为爷爷;祖母为奶奶;外祖父为姥爷;外祖母为姥姥;父亲为爹、大大;母亲为娘;伯父为大爹;伯母为大妈;叔叔依次为二爸、三爸、小爸或二爹、三爹、小爹;叔母为二妈、三妈、小妈;姑母为姑姑;姑夫为姑夫;姨母为姨;妗母为妗子。其他称谓与全国相同。婚丧习俗婚嫁习俗:据《襄垣县志》载,襄垣县旧时婚嫁须经议婚、定婚、纳聘、迎娶、初戚、叫九、回九等程序。后随社会进步不断变革,但新俗源于古礼,一脉相承。现在婚姻礼仪大致为议婚,定婚,出嫁,迎娶,婚礼,拜堂,洞房,回门等八个阶段。在议婚后要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定婚时讲究互换“龙凤帖”,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彩礼仪式,女儿在出嫁前,有“哭嫁”的习俗,在婚礼中还有“抓富贵”和“撒草”的习俗,结婚时都要邀请八音会前来助兴。“婚后第三天有回门的习俗。此外,本县还有招婿、再婚、瞑婚等婚姻习俗。祭祖习俗:襄垣的祭祖方式有家祭、坟祭两种,以坟祭为主。家祭是逢年过节时在家里向族谱和祖辈的木(纸)牌位烧香祭奠。坟祭除春节与周年忌日之外,主要在三次,即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初一日)。每次祭扫方式也有不同。清明祭扫要给坟墓添上,压纸条,在墓堆撒豆芽、滚馒头。中元祭扫要献面羊,下元祭扫要送寒衣。三节之中,中北部地区偏重清明节和下元节,中南部地区则尤重中元节。少数县也有特殊,如陵川县的部分地方,一年只能上一次坟,而且扫墓人要同去同归。一些人已烧祭过了,别的亲友就不能再进坟墓。节庆活动高跷一般8-12人为一队,表演者脚踩高1.3米的跷板,各扮角色,构成戏剧故事,表演时有音乐伴奏,踩跷者载歌载舞,做出各种逗人发笑的动作,有踩跷技术娴熟的,高跷高达二三米,表演特技动作有大翻身、朝天登、双脚并跃、金鸡独立、跌八叉等,1961年开始又发展了单脚高跷和多人连跷(蹦蹦高跷)。旱船旱船用竹木、彩绸扎成船样,表演者化装成《许仙游湖》、《游龟山》、《夺阿斗》、《百万雄师过大江》、《海港》等剧中人物,在场地上紧跑慢行,随波起伏,加上音乐伴奏,锣鼓合鸣甚是好看。狮子舞狮子舞是元朝年间西城庄农民从外地学来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是3人表演,1人扮演训狮武士,2人扮狮,由武士手拿绣球灯,打踢脚、翻筋斗,引狮子随着绣球起舞。今发展有双狮、大狮带小狮多种,表演形式更加丰富。老汉送闺女有三种形式,一是闺女骑驴,老汉赶驴,同跑驴相同;二是老汉推小车,闺女坐车,平路飞跑,上坡下坡、拐弯、过河、两人配合默契,做出各种舞姿;三是一人扮两人,脸谱和上身化装闺女,下身和上肢化装成老汉,再在胸前扎一老汉头和上身,腰间扎一双闺女腿脚,构成老汉背闺女的形象,翩翩起舞,表现出背女走路的各种艰辛和女儿疼爹的种种表情。花灯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本县古老的习俗,花灯的形制争奇斗艳,主要有圆、方、八角、菱形和各种动植物造型。除大红宫灯外,其余灯上多画有山水人物,或题写诗词歌谣,还有灯内旋转的“走马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为正灯,灯节期间机关、商店、家户门前花灯高悬,入夜一街两行,灿若群星散落。焰火本县自古就有元宵节夜里放焰火的传统,焰火种类繁多,小型的起火、鞭炮、各种花,大型的有老杆、火马、火伞。老杆规模最大,在十多米高的木杆上悬挂各色焰花,由火药导线连接,点燃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燃放到一定层次会展现出“四门斗”、“金童撒尿”、“双羊抵角”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