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精选

第八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主讲人:吴文刚 QQ:572442572 韶关学院教育学院 TEL 现代学校组织是由若干个班级构成,作为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直接和集中反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职能和社会关系。班级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有着自身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功能,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因此,班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有着特别的意义。对班级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是教育社会学微观研究的重要方面。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特性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班级是履行着学校组织的社会职能,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进行活动,有着一定社会关系结构的综合性群体。 一、班级的社会属性 (一)班级社会群体具有较统一的目标。 就班级群体成员而言,他们都是基于在一定空间的直接接触而结合到一起的。成员所共有的某种文化上的同质性在于他们所追求的某些共同的目标,即完成预期的社会化,或者说是预期的社会化的目标把他们统一起来。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特性 (二)班级社会群体具有变化的群体结构 由于班级群体规模比较大,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且带有比较浓厚的情感色彩,班级存在许多非正式群体,使班级中的分工和权力分配经常变化,并且带有不确定的、临时的和偶然的特征。班级比其他社会群体的结构更加复杂,角色分配和人际关系也具有更大的变动性。 (三)班级社会群体互动方式具有双重性。 班级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理性双重性的互动。教师通常是以理性为指导与学生进行情感交往,学生则常常以情感为途径,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教导和班级的规定。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特性 二、班级组织的特性 (一)自功能性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组织的生存目标具有“内指向性”,班级组织所产生的首先是与其成员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 (二)半自治性 1、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趋向于半自治。 2、从学生的组织调控技能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滞限于半自治。 3、从学生的相对地位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于半自治。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特性 三、班级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化功能 学生的社会性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班级社会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情景、角色选择和社会规范,为学生社会性的实践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 (二)选择功能 班级社会体系为学生在多样化社会角色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中提供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和条件,使之获得相应的角色、机会和地位,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特性 (三)个性化功能 (四)监护功能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结构 作为社会系统的班级,有一个正式结构和一个非正式结构,他们同时并寸,意味着学生需要应付两类价值观,而且也成为学生在班级中地位高低的两个纬度。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结构 一、正式结构 班级正式结构主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并传递给学生的期望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措施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的表现是由教师给予正式的心理报酬,如以分数、表扬等表示。这种情形构成了班级成员在班级结构中体现学术成就的主要基础。 我国班级的正式结构: 班干部;这是班级正式组织中最重要的角色。 小组长; 小组一般成员。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结构 二、非正式结构 班级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主要由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并以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为参照。 (一)非正式群体特征 1、人数少 2、吸引力强 3、“集体性”强 4、沟通效率高 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同样是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文化资源,学生从自己在非正式结构中所处位置进一步体验着社会地位差异,接受着群体水平上的肯定或否定的社会评价,形成群体生活中的成功感、平凡感、失落感或失败感。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结构 (二)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作用 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实际上反映了班级成员人际关系的复杂结构。由于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并非建立在正式角色关系的基础上,而完全建立在同学之间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它对成员的功能具有两面性。 1、积极作用: (1)满足学生的交往与表现自我的需要; (2)促进班级组织内意见沟通。 2、消极作用: (1)群体内部的过多接触,容易影响其成员对班级组织活动的参与; (2)群体利益的一味保护,容易导致群体发展成为班级组织内的“独立王国”。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结构 三、班级组织结构的关系 无论是从社会学或心理学特征上看,这两种结构都是互为补充的。当学生感到一种结构不能满足其个人需要和期望时,就会设法在另一个结构中得到满足。有研究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