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综合5-6+教师教学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

教育学基础综合5-6+教师教学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3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基础综合5-6教师教学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五章 课 程 一、课程的概念 (一)从词源学上追溯课程的内涵 中国: 最早 唐 孔颖达 《五经正义》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宙,君子作之”注疏时用到:“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以法制”。 宋 朱熹 《朱子全书 ·论学》多次涉及“课程” 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西方: 最早 英国 斯兵塞 1859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urriculum”—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表现形式是“学科” “currere”—(拉丁词根)跑道、奔跑 美国: 博比特 1918年《课程》 标准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他提出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 ★ 课程的内涵 广义: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即为实现教育目的及其在课程计划中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和。 狭义:特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总和实践活动等。 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最持久和深刻 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儿童观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决定了课程组 织的心理逻辑 3、知识对课程的影响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 1、学制 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的辩证之否定规律 三、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教育为生活做准备 代表人物: 20世纪60年代USA 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论 施瓦布、瓦根舍因、赞科夫 主要观点:知识本位 1)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特别重视知识体系中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 2)学校课程内容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技能为目标 3)学科专家在课程编制中起到巨大作用 评价: 优点: 1)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2)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文化知识 3)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 1)以知识为本位,导致课程内容较为抽象、片面以及理论化,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 2)按照各门学科的类别组织知识,容易将整体的知识割裂开来 3)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课程,容易导致忽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2、活动中心课程理论——教育即生活 代表人物:20世纪20、30年代 USA 杜威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 主要观点:儿童本位 1)他提倡做中学,主张课程编制应按照儿童心理逻辑;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取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知识;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 2)主张综合课程设置 3)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的学习 注意: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四个教育哲学命题 评价: 优点: 1)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和价值,把学习者的经验和生长作为课程目标的来源,充分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因而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 2)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主张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活生生的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最终儿童在于文化、学科知识的交互作用中,促进儿童人格发展 3)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着眼于儿童的未来。重视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 局限: 1)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2)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品质的发展 3)活动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对于习惯班级授课制和讲解教学法的教师而言,这点很难适应 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问题中心 又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运动 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 内容的理论 。 早期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等人, 20世纪50年代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 主要观点: 1)社会改造是课程核心,课程内容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核心,课程安排统一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活动 。 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让学生成为社会成员 3)课程组织是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