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中学语文:《五柳先生传》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回顾已学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文词语。
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掌握关键字词,进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引导学生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有鲜明特色的的写人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力求使其优势互补。1.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2.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questionhtml那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请学生介绍陶渊明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图
/view/94220.html
五柳先生传图
/albums/529739/529739.html#0$f154be98250a63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示范配乐朗读课文。
/programs/view/pNq64NS5LaQ/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吝情短褐?)俦箪食汲汲?欤黔? .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view/529739.htm#3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其他组的同学。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清闲安静,不羡慕(或追求)名位利禄。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一句必须联系起来理解,否则会断章取义。
意为:喜欢读书,但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每当有体会,就高兴得废寝忘食。
[点拨: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文章语句的含义,注意上下文的联贯。]
(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醉了时,就离开(亲旧处),从不贪酒。
[“曾不吝情去留”中“去留”之意可给学生指明强调“去”意。]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自得其乐,(诗文)很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此语了解大意即可。如学生水平较高,兴趣广泛,亦可将此典故讲给学生听。(文中有注解)注意:有言,曾经说过。后文中的“欤”同“与”,表疑问语气。
必须强调,让学生明白: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只要能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通晓大意即可,千万不可过分在字词解释上下功夫。
(四)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content.aspx?id=4f92e0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师大小教自考学位《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南师大小教自考学位《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doc
- 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doc
-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二)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二).doc
- 南平七县市2014-2015(上)期未质量监测九年级政治试卷南平七县市2014-2015(上)期未质量监测九年级政治试卷.doc
- 南开14春学期《税收制度与税务筹划》在线作业 答案南开14春学期《税收制度与税务筹划》在线作业 答案.doc
- 南开15秋学期《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南开15秋学期《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doc
- 南开15秋学期《领导学》在线作业南开15秋学期《领导学》在线作业.doc
- 南开大学13春学期《世界经济概论》在线作业南开大学13春学期《世界经济概论》在线作业.doc
- 南开大学2014届研究生毕业离校相关工作安排-发布南开大学2014届研究生毕业离校相关工作安排-发布.doc
- 南开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南开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