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汉语笔记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古代汉语笔记之一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冯谖客孟尝君 【题解】 本文记述我国四大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一个食客冯谖的故事。冯谖通过收债“市义“、游说诸侯和立宗庙于薛三件事,表现了他的卓越才能,也从而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文中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补充注释】 自存:指养活自己。 食之:给他吃,食音si。 揭其剑:揭,高举,成语有“揭竿而起”。 孟尝君客我:孟尝君以我为客。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孟尝君不复歌:从此孟尝君不再唱歌。于是:从此,两个词。 怪之:以之为怪,形容词的意义动用法。 先生不羞:先生不以之为羞,“羞”后省略“之”,形容词意动。 欲为收责于薛:“为”后面省略宾语“我”。 辞曰:辞,告别。 以何市而反:“以”后面省略宾语“债款”。 视吾家所寡有者:看我家缺少的东西,意为看我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 诸民当偿者:应当偿还债的老百姓。定语后置。 窃以为君市义:“以”后面省略宾语“之”。 顾谓冯谖:回头对冯谖说。顾:回头看,本义。 高枕:形容词使动。 “孟尝君为相”句:此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的内容。 赵威后问齐使 【题解】 本文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对话,反映了她的民本思想,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政治主张。 【补充注释】 趋登:快步登上。上古臣见君,礼节上应快步走,故触龙脚上有毛病,见赵太后时也要装出“趋”的姿势(徐趋)。登:古人喝酒,一般在高处。《诗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是其为人:这个人他的为人。 振困穷:救济困穷的人。振:即后来的“赈”,如“赈灾”。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这是帮助他的君王蕃殖老百姓的人啊。息:繁衍,增长。如神话传说中就有“息壤”。 胡为:与下文的“何为”同义,为的是避免呆板。 鲁仲连义不帝秦 【题解】 战国末,秦日盖强大,出兵围赵,魏派辛垣衍尊秦为帝。而齐国游士鲁仲连却挺身而出,反对妥协投降,和辛垣衍进行了单刀直入、针锋相对的斗争。文中生动地表现了鲁仲连反对投降的正确立场和功成不居的高贵品德,也刻画了国难当头束手无策的平原君和企图名利、毫无政治主见的辛垣衍。鲁仲连的议论,具有远见卓识,分析利害入情入理,又善于运用历史事实与生动的比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义不帝秦:根据正义不尊秦为帝。义:名词作状语,今成语“义不容辞”的“义”作用同。帝:名词的使动用法。下面第二、三段就说是“尊秦为帝。” 【补充注释】 间入:偷偷进入。间,音jiàn。按“间”原写作“閒”,本义为门中见月,此为引申义。 因平原君谓赵王曰: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因:介词,通过。 争强为帝:按战国以前,夏、商、周的君王一般称“王”,《说文》:“王,一贯三为王。”王本是至尊之称,但春秋后,楚、吴、越各国也自称王,战国时各大国国君都先后称王。因各国都称王,于是有些强国为了表示与其他“王”不同,便称为帝,齐悯王与秦昭王就自称为帝。汉代以后,“帝”便成了“王”之上的最高统治者,而“王”则变成了“帝”之下(类似古诸侯)一级了。 以齐故:因为齐的缘故。以:介词,表原因。 “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适”与“会”都是副词,二者同义,都是“刚好”“碰巧”的意思,故二字可连用。下文(倒数第二段)有“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请让我替您责备他,让他回去。归:不及物助词的使动用法。 见于之先生:让他谒见先生。见:使动用法,音xiàn。 无从容而死:心胸不开阔而死。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一般人不了解,就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众人:一般人。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那个秦国,是废弃礼义而崇尚斩首之功的国家。韩非子《五蠹》:“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彼:含轻蔑之意。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权”,“虏”都是名词作状语,以权作之术来使用他的士,把他的人民当作奴隶来使用。权:用作褒义时义为权变,灵活。《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用作贬义时指多变,反复无常,此句即是。 彼则肆然而为帝: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为之民:双宾语,给他当老百姓,即当他的老百姓(但“之”并非“民”的定语)。 欲以

文档评论(0)

jiyousi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