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doc
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
【摘要】随着琵琶演奏发展的不断深入,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本文从琵琶文曲和武曲各自的技术表现手法及弦外动作表现手法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初探,深入研究这一历史文化瑰宝。
【关键词】文曲武曲技术表现弦外动作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9-01
在中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且沿用至今的民族乐器并不多,琵琶作为“民乐之王”,当属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这种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音色特点的乐器,之所以居于民族音乐重要地位而长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其随历史发展而来的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
在我看来,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多样的技术表现手法;二是因人而异的弦外动作表现手法。
在传统琵琶曲中,以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的不同,可以将作品分为文曲和武曲。
一、传统琵琶文曲
琵琶文曲具有较强的描绘性,抒情优美的旋律,流畅而又舒缓的音乐线条,优美婉转的音色特点,诉说作品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及所要描绘的景致色彩。
(一)技术表现手法
在弹奏技法上,文曲更多的采用轻柔的演奏技法。左手常用的推、拉、吟、揉,给本来颗粒般的音色增加了浓郁的婉转色彩;再加上擞、打、带等左手的“嘘音”技法,使音乐更具有优美而又虚幻的韵味。往往在文曲中,琵琶弹奏的音色侧重于左手技法的到位程度,而音乐整体的支架则来源于右手的技法功夫,它主要集中于弹、挑和轮指上。长轮、半轮、弹挑、滚奏和琶音的运用,结合左手的音色调配,加上轻重缓急的速度和力度变化,能使文曲抒情优美的韵味特点表现十足。如《春江花月夜》第一段引子“江楼钟鼓”:
【谱例1】
开始的四组弹弹挑表现了由远及近的萧鼓声,为了体现其悠扬的感觉,演奏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技法的处理。左手揉弦的保持,加上右手干净果断的弹挑,并且依照谱上弹挑上中下的位置变化,再伴随力度的不断加强,从而进行到快速的滚奏,使模拟的萧鼓声由打击乐的节奏型由远及近地传来,并通过慢扫四弦方式以轮指带出作品的主题句,同音相连,想象悠扬的萧鼓声从夕阳江面由远及近地传来,婉转而又平静。整个引子部分充分体现了琵琶文曲的技法特点,左右手的柔美配合将文曲韵味充分表现。
(二)弦外动作表现手法
每个器乐演奏的观众,除了需要听觉感受,也需要视觉感受,所以观众更多的被称为听赏者,即用眼和耳结合来欣赏实体音乐。琵琶文曲的演奏除了听觉艺术上的表现手法,在视觉艺术上也有多重表现,就是常被人们称为“二度创作”之一的音乐表现力,即弦外动作的表现手法。文曲的音乐表现力因人而异,但总体特点都轻柔而又缓慢,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有陶醉的感觉,所以在演奏文曲时,演奏者更多的是在右手上增加柔美的浮动,身体会在旋律性强时随音乐节奏而进行小幅度的摆动,同时在陶醉的音乐旋律中经常微闭双眼来让听赏者感同身受。将情感通过外在的表情、动作来展现,带动听赏者的思维及感觉,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传统琵琶武曲
传统琵琶武曲多为标题音乐,结构庞大,往往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对事件的完整叙述。顾名思义,武曲特点主要体现于“武”字上,即气势宏伟,刚强有力,节奏多变。琵琶武曲的表现手法在演奏技法和二度创作上与文曲有很大的不同。
(一)技术表现手法
在弹奏技法上,武曲更多采用大幅度、大力度的演奏技法。弹挑、轮指是演奏琵琶的基础,相比于文曲,武曲中的弹挑和轮指力度更强,颗粒型音色更饱满,对双手的技法功夫要求也就更高。左手技法除了文曲中提到的推拉弦,还有绞弦、划弦等技法,左手功夫深浅也就体现在其技法是否能演奏地快准狠、是否可以运用自如。右手扫弦、快加扫、满轮、抓分等演奏技法及演奏时速度、力度变化的完美配合,使琵琶武曲激烈、危急或雄壮的场面更完美地展现。
琵琶武曲演奏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多样的技法。如《十面埋伏》第二段――擂鼓,采用富有弹性、由慢到快的双弹双挑开场,模拟战前隆隆鼓声,形象而又烘托气氛;“鸡鸣山小战”中,煞弦技法的运用,将楚汉两军交锋时,短兵相接、刀枪嚓嚓的战斗场面生动地展现于听赏者眼前;“九里山大战”中,单双弦的绞弦、推、拉等技法,把战争的厮杀场景完美展现,尤其这一篇章中的绞弦技法的运用,是《十面埋伏》的特色所在,将兵器交接、刀枪齐鸣的激战场面真实表现。而作品中“呐喊”片段,更是乐曲的高潮乐段,万马奔腾的场景、呐喊震天的场面,都靠并弦、拉弦、推弦、挽弦、呤弦、长轮、长滚等技法完美展现。通常,对比琵琶文曲中安静的场面特点,琵琶武曲中经常会有战争厮杀的激烈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