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五百题》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五百题》精要

《中国文学五百题》精要 为什么说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楚辞的产生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它和《诗经》相比,有着多方面的进步。 (1)《诗经》多数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所表现的是群众的生活,很少看到诗人的个性;而楚辞是诗人的独立创作,特别是在屈原的诗歌中,塑造了具有崇高理想和伟大人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有鲜明的个性,从而结束了诗歌集体创作的局面,开始了作家创造的新时期。 (2)《诗经》的句式基本上是四言,篇幅较短,形象比较单纯,所反映的多是生活中的片断。而楚辞则完全打破了四言的限制,以参差灵活、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宏伟的结构,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主观与客观的剧烈冲突。它不但是中国诗歌语言的第一次解放,推动了诗歌体式的反战,也显示了诗人艺术构思的进步。 (3)《诗经》中的民歌侧重于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社会政治,风格朴素,代表着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则以丰富的想象、华美的文辞,抒发诗人的主观激情。并以其卓越的成就和鲜明的特色,开创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它和《诗经》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的产生使古代诗歌从集体创作进入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实现了诗歌语言和体式地重大解放,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开辟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道路,从此古代诗坛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试述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形成过程。 我国古代叙事诗有一个萌芽、出发形成到臻于成熟的过程。 (1)先秦时期,诗歌的基本形式是抒情诗。但《诗经》中的部分诗歌已有叙事成分,如《生民》《公刘》等,记事概括,没有中心情节和饱满的人物,是叙事诗的萌芽。 (2)叙事诗至汉代乐府民歌方初步形成。民歌是诗歌的先行者,两汉乐府民歌中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如《东门行》、《陌上桑》等,它们都写了生活中的片断,有情节、有人物、有一定矛盾冲突和性格特征,意味着叙事诗已初步形成。 (3)东汉末年,出现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志着叙事诗的发展和成熟。 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和残暴罪行,表达了下层人民的痛苦、不平和反抗,是《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丰富了我国的诗歌体裁。 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四言格式,长短不拘,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无言,表现力有很大提高, 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赋比兴手法。 总之,两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传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安文学取得了那些突出成就。。 建安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就是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代的楷模;艺术上为五言诗的发展壮盛奠定了基础。 汉末魏初,北方的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七子”、蔡琰邓众多作家。这些人都怀抱救世济时的理想,又都卷入了汉末动乱的漩涡,接触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因此能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袭用乐府旧题,创作出许多优秀诗篇。他们的创作一方面深刻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抒发他们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上,建安作家不但继承了乐府民歌和汉末故事的长处,而且在实践中加以提高和发展,他们加强诗句的修饰和润色,在对偶、炼字和声韵上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使诗歌更趋华美。经过建安诗人的努力,五言诗成熟并开始姓盛;七言诗也在这时奠定了基础。 建安时期的辞赋和散文创作比较汉代有了明显的进步。汉代那种铺张扬厉的大赋消沉了,抒情小赋有了较大的发展。散文则趋于自由通脱,无论抒情、叙事或议论都显得生动活泼。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相比,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原因是什么?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虽然距离建安文学只有一二十年,但与建安文学相比,无论是作家的思想,还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建安文学中反映人民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在正始文学中没有了,代替他们的是对黑暗恐怖的政治的揭露和对死亡灾祸随时都会到来的忧叹;建安文学中所具有的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正始文学中有着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这是建安文学中没有的,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也是建安文学的明

文档评论(0)

8he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