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学术贡献不可全盘抹杀——兼评葛剑雄先生人口历史论著的得失.doc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学术贡献不可全盘抹杀——兼评葛剑雄先生人口历史论著的得失.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学术贡献不可全盘抹杀——兼评葛剑雄先生人口历史论著的得失

原载《人口研究》2000年第1期1996年1月,改革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子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这部370余万言的人口史著作,是由29位专家学者经过八易寒暑的笔耕,并在有关方面关心与支持下完成的。书稿完成后,著名的社会学家袁方、人口学家曾毅、沙吉才、蔡方、史学家杨钊诸先生对该书给予了好评。然而,葛剑雄、曹树基等人对此似乎完全不以为然。他们发表16000余言的长文,指斥该书“只是一个低水平的、错误百出的资料编纂”,“从中难以发现编纂者们的学术贡献”;他们似乎不屑于该书“主编的专业水平”,似乎也不屑于该书评委的水平,认为这样一部“低水平、错误百出”、“基本失败的课题”之所以能通过评审并得以出版,盖缘于主编和由非“人口历史研究专门家”组成的评委们的暗箱操作。葛、曹两位先生,似乎颇以能揭开这个“秘密”自矜。 葛先生等人书评的发表,在学术界的确引起了不小的振动。由于该书仅印行600册,一般读者难以见到,所以,对葛先生等人书评的恰当与否,大多数人将无法作出估价。他们很容易相信葛先生等人别有用心的贬斥,以为该书果真就是一本“看不出作者学术贡献、低水平的资料编纂”,以为该书在学术规范问题上果真存在有严重问题。并且,葛先生等人要声讨的是“系统化败坏了的学风”,在这个旗号下,还有谁敢不相信葛先生对《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不遗余力的贬斥呢?但是,作为读者,当我认真阅读过《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并把它同已有的历史人口学著作(包括葛先生自己所著的《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和《简明中国移民史》)作过一番对比后,深感葛先生等人煞有介事的评价颇有些危言耸听。因为按照葛先生的意见,该书作者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可贵的学术贡献、专家们客观的学术评价都将被全盘抹杀。对此,该书编委会已著文表示出无可容忍,笔者也深以为葛先生等人所谓的“学术讨论”让人完全不能苟同。 一、葛先生等人书评的主要内容 葛先生等人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进行评价的: 第一,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没有学术上的创新。根据葛先生的意见,所谓学术创新,是指对新知识的发现及对前人知识的超越。葛先生说,该书“总论”列举了几乎所有的人口史著作,按理应对已有研究状况作出全面分析,告诉读者本书研究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有什么学术独创,但主编对此过于漫不经心,似乎只有梁方仲先生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才是编写《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直接基础。葛先生等人认为主编并未阅读自己所列举的书目,认为编者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学术背景缺乏了解,对国际学术界有关中国人口研究的状况更是一片空白。葛先生举例说,何炳棣所著《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一书,对600年间中国人口数据、人口分布与迁移等论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公认为经典著作。但《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明代编”和“清代编”对明清人口诸问题的具体论述,还处于前何炳棣时代。 第二,在编写原则上,葛先生等人认为该书作者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都有错误。首先,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葛先生认为作者是把这一原则等同于“有哪一级数据就记录哪一级数据”。其次,关于“以官修正史、官书为主,兼顾其它册籍”的原则,葛先生认为确定这条原则正是该书的最大失误,这是一条偷懒原则,是该书编辑者不思进取的表现,它违背了学术研究必须创新的基本要求。因为,官修史书中记载的户口数据,大部分已为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土地、田赋统计》一书所收录。依葛先生的意见,应从正史以外的各种典籍、方志、类书、册籍、实录、档案中搜集资料。再者,关于综合抽象原则,葛先生把作者在全书总论和各编概述中所作的宏观概括研究,批评为是“不加出处地引用前人已有成果,自己的发挥则是低水平的、错误的”,这样的综合抽象是“按照历史原样进行历史人口分析,没有科学性可言”。 第三,就资料搜集而言,葛先生对各章涉及到的人口分布、人口死亡、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人口政策等内容举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作者要么在材料的搜集上存在失误,要么引用资料根本没有看懂原文,要么使用一些与主题没有关系或价值不大的材料,要么引用他人成果不加说明,并且全书的错别字多得惊人。 第四,对该书的作者、主编和评委,葛先生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葛先生说,该书除“民国编”编纂较好以外,古代部分基本上是由一些非专业人员编撰的;主编没有发表中国古代人口史方面的研究论文,要求他全面把握中国古代人口史资料的编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该书评委中没有一位人口历史学家,这些评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的学术委员会所作出的学术鉴定,完全是非专业化的,缺乏起码的学术水准。称此书为“大型专著”、“系统完整的研究著作”、“目前国内关于上古至现代的第一本历史人口学专著”,这是很不严肃的,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文档评论(0)

8he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