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VIP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分析元素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两个课例的对比、评价与反思,旨在不断实践中研究元素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尝试新理念和新策略,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元素及其化合物;三维目标;探究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13-02   从高一必修1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感悟最深的一点: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鲁科版化学必修1)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它是高一的一条拦路虎,更是高三总复习一大难题,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效教学非常必要。   一、新课标背景下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虽广东、江苏、山东、海南、宁夏等省已先行实施,但在我省实行新课程至今才两轮,认真总结和反思,结合各教师的“抱怨”,我认为,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理解不透   个别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只是简单的教材结构调整,对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变革精神没有真正领会。沿用老教材的罗列式教学方式,对学生施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期望学生能将满堂灌的内容尽收脑海。结果却背离了新课程教学课标与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负担,削减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思维――探究、研讨式教学对长期的应试教学形成思维定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2、时间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一学年完成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其中必修1包含了高中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所有知识,与旧教材相比,知识系统学习的分量大大减少,而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内容相应拓宽,加强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修1和必修2教材增设了“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应用”及“概括?质疑”等活动性栏目。因此,在每周3课时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以上内容,并让学生能在比较系统地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清楚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和相关知识,时间明显不足。结果势必:教师的“教”达不到新课程教学的探究式模式和灵活的引导激发式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不能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无从实现,更不用说实现方法与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为高三总复习埋下隐患,因为知识的繁、杂、多、生疏,高三的复习课犹如炒夹生饭,无论你怎么烹饪依然熟不透,匆匆忙忙的,好象上新课,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在案例分析中探究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   下面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新旧授课模式的对比、评课、反思来尝试体验新理念和具体实施策略。   课例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四章 第一节 镁和铝(第1课时)   1、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镁和铝”   【引入】开门见山的提出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镁和铝   物理性质:   相似点和不同点   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跟非金属反应   2、与酸   3、与碱   4、与某些氧化物   5、用途   三、反思   以上课例展示的是一节元素化合物部分的传统的新课。以上的结构看起来象是在“编制一张绝妙的网,不管大鱼小鱼,一网打尽”,其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它们之间严谨的关系利用课堂40分钟,按一定的程序慢慢的输入学生的数据库。学生被动地听课与笔记,观看实验,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来。当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学生的大脑毕竟不象电脑,它没有存储功能可以过耳过目不忘。所以实际所达的效果远远没有预期的好,往往只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些实验中的精彩片段或讲解中有特色的一小部分知识点。在练习和作业中,无法回忆起知识点,就更别谈灵活应用与创新了。   课例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鲁科版 必修1   第四章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第1课时)   1、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铝与铝合金”   【联想.质疑】先把问题抛出来,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图片产生兴趣后,对本节内容产生求知欲   【交流.研讨】讨论:   1、铝作为一种金属,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2、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这可能与它具有的哪些性质有关?   【师】展示铝样品,并引导学生归纳。   【生】总结   【观察.思考】[实验1]铝在氧气燃烧,观察现象   [实验2]铝和三氧化二铁的反应   【师】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过程所用的药品,描述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生】讨论和交流,利用氧化还原知识,书写反应方程式   【师】引导回忆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   【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师】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