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与舞蹈之舞动的民族
地理与舞蹈之舞动的民族
中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这些舞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韵律到风格都异彩纷呈,斑斓夺目,充分地展示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每逢佳节,人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饰,精心打扮,通过各自的舞蹈来庆祝节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一场场如痴如醉的舞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舞动的民族大团结场面。
遗落在嘉绒藏乡的武士记忆——弓剑舞
丹巴,以乡村之美而著称,吸引了无数慕名者
穿过重重历史迷雾,我们至今仍然在现实中可以接触到丹巴人勇敢自由的个性以及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比如遍布全境的大小碉楼,关于战争的长调,还有那里流传至今的战争记忆——弓剑舞!
弓箭舞:跳弓箭舞时,一般都由村寨里精选出的年龄由16至25岁的13名男子组成,配上1名击鼓者和2名吹大号者。跳舞者身穿甲、头戴盔、背负盾,右手持箭、左手拿弓、腰跨宝刀,一副古代士兵的装束。他们在一名身材魁梧的领舞者致开场白后,便随着领舞者踢踏跳跃,弯腰旋转,舞姿矫健有力。每跳一曲后,领舞者就高歌介绍嘉绒藏区的服饰等。
弓剑舞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表现古代嘉绒藏族人民征战场面的,有表现和平友谊的,还有表现古代军士们训练情景的,古朴的弓剑舞表现了嘉绒藏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维护统一的美好的心愿,又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
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舞——锅庄
丹巴嘉绒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其中以丹巴锅庄最具民族特色。
锅庄是藏民族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歌舞的一大种类。丹巴锅庄由藏族舞蹈历久演变而成,据县志记载,锅庄形成于隋唐时期,有“夷谷每逢喜庆,辄跳歌庄……”等记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节庆日、儿女婚嫁、修房造屋、庙会、郊游、丰收之后及一切聚会集会的场所都可以跳锅庄,现在为欢迎四方宾客、尊贵领导也常以锅庄的形式来表达欢迎和尊敬之意。
锅庄有较严格的程式,首先由老年领舞、献酒和哈达。锅庄舞开始后,由男队领头,中、老年女队随后,青年女子最后。男队领舞者必须是德高望重、能歌善舞的长辈,整个舞蹈过程中以他为指挥。锅庄组织者排在第二位,主要是领唱。男女两队围绕中心反复旋转,呈现多种队形,其中以嘉旋图队形最具特色,造形十分优美。
丹巴锅庄在文雅、沉稳、浑厚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舞步豪迈、粗放。随着舞蹈的进行,节奏逐渐加快,由肃穆庄重变得热情奔放,高昂而粗犷。长袖翻飞,男子舞姿雄浑洒脱,女子舞姿舒美,歌者、舞者达到较完美的和谐和统一。丹巴锅庄内容丰富多彩,“所歌者约数十百种”,可以分为歌颂大自然,歌颂日月星辰、高山大川、田园森林,歌颂生产劳动、丰收果实、男女欢爱、忠贞爱情、祈福祝愿,歌颂理想,追求美好生活以及颂宗教神佛、英雄豪杰、达官显贵等(重在宣传宗教、论理道德,具有扬善弃恶之意义)。另外也有的是讥笑讽刺懒汉、蠢才和不符合生活准则之人和事。
神秘的九寨沟刍舞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刍舞,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原始舞蹈,它的基本内容就是“拟兽喻事”。在佛教传入中国藏区之前,古代藏民族信奉本土的原始宗教,刍舞作为原始宗教的祭祀面具舞就是这样流传于民间,深入到当地藏民族的血脉之中,并成为人们祈求平安万福、驱邪避秽、感恩万物的一种载体、并流传至今。
刍舞起跳前先要头戴龙、虎、牛、狮、豹、鸡等拟神面具,大鬼、小鬼等拟邪面具,身着相应的色彩服饰,在大鼓、铜锣及铜铃的伴奏之下起舞,舒缓有度,张弛有节。而在今天看来,刍舞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祭祀舞蹈,它是人类舞蹈宝库中一朵鲜丽的奇葩,体现了人们共同心愿:天人合一与万物和谐。
九寨沟县,是刍舞的发祥地,是刍舞的故乡。
这是一种原始祭祀保留至今的舞蹈。当你置身在浑厚的鼓号声中,头戴各种禽兽面具的表演者将你围在其间,转圈而舞的时候,你会油然而生一种穿越时空回归本原的一种震撼。
“刍舞”在白马藏族中意为欢快、喜庆的舞蹈。这是白马藏族人最为神秘、最具原生态的舞蹈。刍舞在白马藏族的高山峡谷里已欢快跳跃了1300多年。公元六世纪,吐蕃王朝与唐朝结盟,部分吐蕃的属民与当时留守在吐蕃王朝边关的藏兵结亲成缘,并在深山峡谷和密林丛中世代传承,其生产、生活、歌舞、服饰等文化一直延续至今。白马藏族人以木雕面具的形式,将其吉祥物龙、凤、熊、虎、豹等引入表演,神秘的刍舞由此演变而来。
的确,白马藏族和生活在其周边的藏族相比,有太多的不同。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在语音上,白马语同羌语、普米语相近似而与藏语稍远,在词汇上,不同于藏语,特别在反映农业、副业、手工业方面的词汇远多于藏族。白马人不与外族通婚,也不与藏族通婚,宗教信仰主要为自然崇拜,山、水、火、树等,皆为崇拜对象,虽然后来曾受过藏族的影响,但影响很小。白马人之间,不管是分布在四川的或甘肃的,彼此来往,经常互走亲戚,都认为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