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发展1.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发展
目次
第一节埋葬制度
一、墓葬的起源以及土丘坟的形成和发展
二、族坟墓制度和家族墓地
三、墓穴及墓穴的布局与器物
四、葬具和随葬物品墓志的性质
第二节丧礼制度
第三节丧服制度
二、丧服的等级——五服
三、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
注释
第一节 埋葬制度
一、墓葬的起源以及土丘坟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的葬式是土葬,土葬必有坟墓。坟墓连称,似乎是一回事,其实这两个字的本来意义是有区别的。《礼记·檀弓上》引用孔子的话说“古也墓而不坟”。郑玄对这句话的注释是:“墓为兆域,今之封茔也。..土之高者曰坟。”实施土葬,要把死者安放在棺木中,然后把棺木埋入土穴,埋棺之处叫做墓,也叫做茔,墓地范围以内叫兆域。在墓地埋棺之处地面上堆土成丘,叫做坟,也叫做冢。也就是说,墓指平处,坟为高处,所以汉代学者特别提到“葬而无坟谓墓”(1)。要了解古代的埋葬制度,首先应该考察 墓葬的起源以及土丘坟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社会初期的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孟子·滕文公上》有这样一段话: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gǔ chuài,吮吸叮咬)之。其颡(sǎng额)有泚(cǐ出汗的样子),睨而不视。..归反虆(léi盛土器)梩(lí铲土器)而掩之。 孟子认为从不葬其亲到虆梩而埋之,是人们不忍心亲人的尸体遭受野兽昆虫的噬食,这是伦理观念进步的表现。大约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的埋葬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自己集团的成员的关怀,眷恋死去的亲人,更重要的是同灵魂观念和原始宗教的产生有关。灵魂不死,就成为鬼魂。人们想象鬼魂在阴间即另一个世界,也象活人一样生活,而且能自由来往各地,具有生人不具备的神秘力量,尤其是氏族首领和家长的鬼魂,在冥冥之中仍然掌握着威权,可以降福,也可以作祸。基于对鬼魂的敬畏和对阴间生活的幻想,人们自然而然形成了对死人的 崇拜,也就有必要对尸体进行一定的处置,加以保护,以讨好死者的鬼魂,由此产生了各种葬法和葬礼。
葬字篆书作■。《说文解字》用声训的方法把“葬”字的意义解释为“藏也”。并分析其字形为“从死(■)在■中,一其中,所以荐之”。亦即把尸体放在草垫或用树条捆扎而成的木床上,然后用乱草覆盖掩藏。《易·系辞下》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所谓“厚衣之以薪”,也就是用树枝杂草掩埋的意思。考古发掘证明, 万 千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状态的山顶洞人已把自己居住的山洞的深处用作公共墓室,在那里覆土掩埋死者的尸体,尸体上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屑,并随葬石器工具和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品,显然是活人生活的写照。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已能够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这种能更好地保护尸体的、真正意义的土葬,逐渐成为最普遍的葬法。考古工作者从距 7000年到5000年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 20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是土坑葬。这些遗址都有与居住区相距不远的公共墓地,墓地中葬坑鳞次栉比,其布局也同当时人们居住的村落相似。有的葬坑底部和四壁经过了加工。除了单人葬之外,还有不少同性多人葬和一坑中男女老少混葬、母亲和子女合葬等现象。同一葬坑中的人不可能都在同时死去,当系迁移合葬,即先分别进行土葬,等肉体全部腐烂后又挖出尸骨作二次葬。许多公共墓地所有尸骨的头部都朝同一方向,可能是人们心目中死后鬼魂的去向。对夭折的幼儿往往贮以瓦罐,用盆、钵覆盖罐口,埋葬在住房附近,盆、钵中央留出小孔,以备灵魂出入。到 了原始社会末期,土坑葬已遍及黄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以及东北一带广大地区。与父系氏族的社会形态相适应,出现了一男一女、一男二女合葬的现象,这种男女合葬墓多为男子直身仰葬而女子面向男子侧体屈身。还有一些墓葬除了成年男女之外,还葬有若干儿童,可能是包括一夫一妻及其夭折的子女在内的单个家庭。当时仍然严格遵守在本氏族公共墓地下葬的传统习俗,氏族公共墓地距居住区稍远,墓葬井然有序,尸骨头向一致,墓坑四壁平直,有的已经有了梯形或长方形的墓道。
《易·系辞下》还提到上古的墓葬“不封不树”,也就是葬地不起坟,
也不种树以设标 志。传说中的相当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上古帝王陵墓,如河南淮阳县的太昊(伏羲)陵、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湖南酃县的炎帝陵、山东曲阜市的少昊陵、河北高阳县的颛顼陵、山西临汾市的尧陵、湖南宁远县的舜陵,浙江绍兴市的禹陵等,虽然都有高大的封土堆,但葬地本来出自后人的附会,并不可信,陵墓中不可能真的葬有这些上古领袖人物的尸骨,“坟堆”也是后人陆续添土加高的,不能说明当时的葬俗。即便已经进入阶级社会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也仍然是“墓而不坟”、“不封不树”。如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WSD1.1-2015(中文版)焊接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年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912.pdf VIP
- 高清焓湿图超清分辨率.pdf VIP
- 第二单元银屏乐声+《眺望你的路途》课件+2025-2026学年人音版(简谱)八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EN 14994-2007 气爆泄压(防爆门)保护系统.pdf VIP
- 2025年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货代-国际物流常用知识.doc VIP
- 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6新闻阅读(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质量异常处理流程.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