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 新诗运动与初期诗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9讲 新诗运动与初期诗歌

第09讲 新诗运动与初期诗歌 2008-10-20星期一(第八周) 教学目的 1了解新诗的诞生、发展过程。 2掌握“五四”及其各流派诗歌的特点。 3湖畔诗与小诗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 胡适的诗歌主张及其《尝试集》、周作人等其他早期白话诗的特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晚清诗界革命:梁启超设计的“诗界革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起初:是要有“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后来:退一步确定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拒绝引入“新语句”。——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 2、胡适在纲领性的《论新诗》中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来,概括为“作诗如作文”。 “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这实际上就是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诗化”)对发展得过分成熟、人们业已习惯、但已脱离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语言的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从而为新的诗歌语言形式的创造开辟道路。 3、胡适还提出“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前者突出了写作者主体的性情与间接,后者强调了与“一般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文学)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表现。 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话”的目标,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联系。 胡适的新诗革新理论 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亮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后,紧接着便在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呼应文学革命,作为倡导新文学(白话文学)的一种尝试。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审美积淀最为深厚的一个领域,对它的变革是相当艰难的。当胡适还在美国酝酿白话文时,他的学友梅光迪、任鸿隽便认为“文章体裁不同,小说词曲固可用白话,诗文则不可”。这是因为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光辉顶峰的唐诗已经完成了情感的形式化和经典化过程,它以种种格律模式和定型意象几乎穷尽了人们各种情感表达的可能,因而继唐之后的宋诗只能走上一条以文为诗追求拗峭怪僻的道路。自宋以后,历代诗人的才情似乎也就只能消耗在复古的循环圈里了。即使作为晚清诗界革命旗帜的黄遵宪,虽然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但其“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仍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因而面对这一发展到烂熟的诗歌传统及其巨大的历史压力,“五四”新诗只能首先从诗体解放上寻求突破。这种“诗体解放”说集中体现在胡适的《谈新诗》等文章提出的“作诗如作文”(“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逼上梁山》)的主张中,其要点是:一是打破旧诗词曲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用白话的语词与语法代替文言的语词与语法。所以“白话诗”正鲜明的体现了初期新诗革新的特征。这是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格律是建立在文言的规范和系统基础之上的,废文言而以白话入诗,必然对这些“格律”构成根本的冲击。胡适曾比较过辛弃疾的一首词的一阙说:古代“诗句长短,韵之变化,不出数途,又每句必顿往,故甚不能达曲折之意,传婉转顿挫之神”;而“以文法言之,乃是一句,何等自由,何等抑扬顿挫”。虽然仅仅以白话入诗并不能构成真正的诗,但这却是走向创造现代汉语新诗的第一步,因为正是这种白话入诗所造成的“诗体的大解放”,才使诗歌开始走出宗唐摹宋的怪圈,超越黄遵宪在古文系统内的“伸缩离合”,从根本上冲出了古典诗歌格律和意型的樊篱,而开始从鲜活的现代汉语中汲取诗情和语料。 3、另一种“新诗”理想——创造新诗的试验所受到的反对:《学衡》派强调“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诗之异于文者,以诗之格律必较文为谨严”。他们的理想是“新材料与旧格律”的结合。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概貌 新诗发表的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 1920年,由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等人发起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由此开始了现代新诗“歌谣化”的努力。刘半农《瓦釜集》(江阴方言“四句头山歌”20余首)、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 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 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康林语) (二)初期白话诗过程 初期白话诗的诗

文档评论(0)

taoj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