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言古诗在初唐的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七言古诗在初唐的演变

论七言古诗在初唐的演变 ■ 魏祖钦 -------------------------------------------------------------------------------- 《江汉论坛》 2007年第2期 本文共分3页:[1] [2] [3]   摘要:初唐时期,七言古诗的体制得以正式确立,从四杰到张、李、沈、宋诸人,七言古诗经历了一个从形式到风格方面的缓慢演变的过程。初唐诸诗人都为七言古诗的成熟与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开启了盛唐七古的先声。   关键词:初唐;七言古诗;体制;气势;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2-0087-05      初唐七古在体制风格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共性,但从初唐四杰到沈宋张刘诸人,七言古诗也一直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许学夷云:“七言古至梁简文、陈隋诸公始,进而为王卢骆三子。三子偶俪极工,绮艳变为富丽,然调犹未纯,语犹未畅,其风格虽优,而气象不足。此七言之六变也。”①又云:“初唐七言古,自王卢骆再进而为沈宋二公。宋沈调虽渐纯,语虽渐畅,而旧习未除。此七言之七变也。”②胡应麟云:“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不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而未畅也。”③虽然许学夷称沈宋语言“渐畅”与胡应麟称沈宋诸人“未畅”似乎有些矛盾,但在由王卢骆到沈宋诸人七言古诗体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点上,有着共同的看法。综观初唐诗坛,七言古诗的体调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主。此阶段“以赋为诗”的特征最为明显,体制宏大,尚夸饰,重声情,风格富丽婉畅。第二阶段主要以沈宋、张若虚、李峤、刘希夷、张说诸人为主。他们的七言古诗,稍汰铅华,篇制也有所压缩,声调渐响,已开了盛唐七古的先声。      一、时带六朝锦色、富丽婉畅的四杰七言古诗      四杰对七古具有开创之功,他们的七古作品语言富丽,情调婉转流畅,境界开阔宏大。施补华云:“王杨卢骆四家体,词意婉丽,音节铿锵,然尤沿六朝遗派,苍深浑厚之气,固未有也。”④胡应麟说:“卢骆歌行,衍齐梁而畅之,而富丽有余。”⑤具体说来,四杰的七言古诗有下面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以赋为诗”的特征最为明显。他们吸取了汉大赋的写作手法,善于对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展开铺叙,从而形成一种铺张扬厉的风格。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畴昔篇》,王勃的《临高台》等篇,都可见铺叙的功夫。王勃诗铺叙从高处俯瞰长安城所见到的景象,先写向下所见,再写游目四望所见。其中写四望之景时,又先总写帝乡的佳气葱郁,再从东到西、由上到下作全方位铺写,次序井然。卢照邻诗开笔即展开长安的平面图以引出下文的街市繁华,接着便洒开笔墨,恣肆地铺陈: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一派忙碌繁华景象,最后由动转入静,不遗余力铺写宫阙的壮丽。骆宾王诗则从长安的地理位置险要写起,再对城内进行铺写,也很有气势。三个片断切入角度不同,以赋为诗的手法则完全一样。他们还常常在诗中作大段的抒情议论,反复申说表达某种观点或情绪。如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中的一段描述:“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舞蝶临阶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既用“抱膝”、“侧耳”直接描绘主人公的寂寞,又借蝶之舞蹈、鸟之啼鸣来作反衬,细致入微地表现出郭氏从黄昏到第二天黎明都在痛苦地思念的情景。层层铺述、尽情渲染,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情感力量。骆宾王另一篇作品《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也有大段对闺中人孤苦寂寞之情的尽情抒写。再如卢照邻《行路难》最后是大段议论,大量堆砌典故,间用排比句法,反复申说“繁华不常”的道理,感叹深沉,气势宏伟。骆宾王《帝京篇》后面也有大幅议论文字,表达作者对世道之变迁与自己落拓不遇的感慨。这些抒情议论,淋漓酣畅,大气盘旋,都是运用赋法入诗的结果。   第二,具有音乐美。王卢骆的七言古诗多为“四语一转,蝉联而下”的篇章结构,大量使用顶针、排比、反复、双声叠韵、回环往复等句式字法,因而呈现出一种声情摇曳、宛转流畅的音乐美。   第三,具有装饰美。四杰的七古“词旨华靡”⑥,“时带六朝锦色”⑦。看上面所举的三个片断中的用词:王勃《临高台》中“瑶轩绮构”、“鸾歌凤吹”、“紫阁”、“丹楼”、“璧房”、“锦殿”、“赤城”、“绿树”、“甲第”、“朱轮”、“翠盖”、“青楼”、“绣户”、“文窗”、“绮栊”,卢照邻《长安古意》中“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金鞭”、“宝盖”、“流苏”、“娇鸟”、“碧树”、“银台”、“交窗”、“凤翼”、“画阁”、“金茎”,骆宾王《帝京篇》中:“桂殿”、“嶔岑”、“玉楼”、“椒房”、“金屋”、“丽城”

文档评论(0)

shimei19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