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杂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遵宪《杂感》

 黄遵宪【杂感】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还利用诗歌直接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要之公度(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先;    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黄土同抟人,今古何愚贤;即今忽已古,断自何代前?    明窗敞流离,高炉蒸香烟;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    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 宇宙那混沌的状态经过古人的开凿形成了天地,而这片天地是如此之广。黄帝时代的使官也不能够计算古人开辟这片天地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我猜大概有几万年吧?伏羲、轩辕(黄帝)创造了文字,距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我站在我目前的角度看以后的人,就好像我是站在夏、商、周三个时代看我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样,因为我所处的时代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历史,成为远古,因为世界在运行着,我们都生存在这个运行着的空间里。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仿效古人,每天都研究古人的东西,要是《诗》、《书》、《礼》、《易》、《乐》、《春秋》里面没有的字,他们是不敢写进诗篇的。古人要抛弃糟粕,但是只要是先人的东西,即使是糟粕,他们也会十分尊重,垂涎,这种习惯自古以来就被保留了下来,使人们甘愿模仿先人,不敢私自有所创新,否则罪恶感倍增。《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先民。女娲捏黄土作人……”所以,不管是古人还是当下的人,都是黄土捏造而来,古今的人又怎么能有愚贤之分呢?我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时间永远在不停地流逝,今天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古代,那划分前代和现代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我们所说的前代到底应该从何时算起呢?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屋里的香炉点着浓浓的熏香,左边放着端溪砚,右边放着薛涛笺,我所写的是我心中所想的,怎么能够让我的诗歌受到古代的牵绊呢?我如果把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语言写进文章里,那五千年之后,那时的人看到了这些文章一定会被他们口中的古代也就是我所处的当代的语言的魅力所震惊。 文学思想  明清以来的诗坛,拟古主义严重,学诗者视古人为偶像,刻意模仿,以制造假古董为荣。黄遵宪鄙视这种诗风。《刘□庵诗序》说百余年来,或矜神韵,或诩性灵,人人能为诗,人人口异而声同(《未刊稿》)。他认为,其症结就在于迷信古人。《杂感》诗说: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他指出:今古是发展的,今不必卑,古不必尊,应该摆脱古人的拘牵,敢于我手写我口。又指出:中国历代诗歌之所以能各具特色,其原因就在于后代不模仿前代,创意命辞,各不相师。《与朗山论诗书》说:汉不必三百篇,魏不必汉,六朝不必魏,唐不必六朝,宋不必唐,惟各不相师而后能成一家言。黄遵宪并不反对向古人学习,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他主张复古人比兴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自曹氏父子、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以至晚近小家,无一不可成为自己炼格的对象。这种学习取径要广,必须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而且必须善于抛弃古人的糟粕,其最终目的则在于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要不失乎为我之诗。黄遵宪把这种境界叫做诗之中有人 黄遵宪主张从自己的时代和生活中去找寻诗的源泉。他认为: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雨、草木、禽鱼等大千世界的变幻是无穷的,悲欢、忧喜、欣戚、思念、无聊、不平等人的感情是无尽的,治乱、 兴亡、 聚散、离合、生死、贫贱等社会现象是相异的。现实具有无比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只要将个人所遇之时,所历之境,所思之人,所发之思,一一笔之于诗,那么就不是古人、后人所能争衡的(《与朗山论诗书》)。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黄遵宪把这种境界称之为诗之外有事。唐代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代陆游主张功夫在诗外,黄遵宪的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地揭示了诗和现实的关系。   黄遵宪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诗对于现实的反作用。晚年,他对西方文艺史有了一定了解,曾说:诗虽小道,然欧洲诗人出其鼓吹文明之笔,竟有左右世界之力。(《与丘菽园书》)正确认识到诗歌可以鼓吹文明

文档评论(0)

yunlaj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