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 韩愈的《师说》课件必修1
(一)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 (四)解题 之 ?古之学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古典诗文来表情达意,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温总理的发言稿和讲话稿,总结出引用古典诗文的效果和技巧。 * * 韩 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了解写作背景。 2、疏通第一自然段文意,重点掌握 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了解诵读技巧、熟读课文第一段。 韩愈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幼年贫穷,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成人,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王安石 古文运动中的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二)古 文运动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言贵创新”,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古 文运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五岁,在文坛上已 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讥讽为“好为人师”。 《师说》就是为了回答这种责难而作的 1、课题的含义理解为“说说老师”对不对?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便些。 听第一段录音 理解文意 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 。 学者:即求学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者:辅助性代词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的语气。 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 ‥‥‥的”。 这里是:“用来 ‥‥‥的” 精雕细琢 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 业:学业。 惑:疑难问题。 受:同“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动词,懂得,明白。 之:代词,代道理,知识。 孰:谁,疑问代词。 惑:名词,疑难问题。 从:动词,跟随,追随。 为:动词,作为,成为。 解:理解。 v.有疑难问题 n.疑难问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闻:知道,懂得。 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 师:意动,“以……为老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动词,学习。 庸:副词,表疑问,岂,哪。 年:年龄。 相当“于” 状语后置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所以,因此。 无:不论,不分,动词。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 年龄大的人,年龄小的人 多多益善 十年春,齐师伐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名词,军队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作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他 那些 他们的 阅读第一段,找出与下列标题相符的内容. 对号入座 教师作用 从师必要性 择师标准 传道受业解惑 人非生而知之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学 者 必 有 师 第一段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顶 真 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一英语The Water Cycle课件.ppt
- 高一英语Unit 17 Integrating Skills Oprah Winfrey课件.ppt
- 高一英语unit 4 earthquakes-using language 课件必修一.ppt
- 高一英语unit 4 Earthquakes-speaking and writing课件必修一.ppt
- 高一英语Unit 4 of Module Ⅱ Cyberspace Period Three Lesson 3 & 4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英语Unit 4 of Module Ⅱ Cyberspace Period Two Lesson 3& 4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英语Unit 5 of Module Ⅱ Rhythm Period Four Lesson 3 & 4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英语Unit 5 of Module Ⅱ Rhythm Period One Lesson 1 & 2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英语Unit 5 of Module Ⅱ Rhythm Period Two Grammar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英语Unit 5 Reading I 课件必修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