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三中刘芳祭十二郎文
课 堂 互 动 (一)自主思悟 1.文章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第①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但饱含至哀深情,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也为下文抒发作者的哀思埋下伏笔。 3.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述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4.第?段最后写作者晚年的计划,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者打算置田“以待余年”,养育子女成才,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二)深入探究 1.试对本文的结构及层次大意进行简要分析。 全文除开头一节为“引子”外,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记叙为主,通过韩氏家族中“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人丁不旺情状的描述,记录了叔侄俩三别三会的情景,抒写了叔侄之间的依依深情。第二部分以抒情为主,主要抒发作者听到十二郎亡故的噩耗后心中痛苦而复杂的思想怀感,感叹“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并对“神难明”、“理不可推,寿不可知”发出无奈的叹息和怨尤。 第三部分以说明记叙为主,表达了祭奠亡灵、吊慰家属和为十二郎迁葬的打算,言辞间情意悠悠,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现实的感喟,真可谓“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总之,本文把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密切联系家庭、身世和日常生活琐事, 反复抒写作者对亡侄十二郎的无限哀痛之情,字字是血,声声是泪,同时也显露出对自己浮沉于宦海的凄楚和沉重的人生感叹。 2.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此文的最大特点是叙事中抒情。具体说来作者抒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情。 一是骨肉亲情。作者和十二郎,虽为叔侄而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家族凋零,振兴无望。在这注重门庭兴旺家道高贵的古代,不能不引起彻心切肤之痛。 二是悔恨悲痛之情。作者与十二郎,几欲相见团聚,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遂心,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悔恨;“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遽去吾而殁”,不能不令作者悲痛至极;以至于老成( 十二郎 )之死,使作者顿生真邪梦邪的怀疑,悲痛之情达到了极点。 三是愧疚遗憾之情。作者“生不能相养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愧对神明,愧对父兄,也愧对十二郎,以至于痛极生悲,发出“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呼喊,甚至“无意于人世”,只求“数顷之田”抚养子孙以待余年。 四是表达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情。作者奔走仕途,求食求禄,因而别多聚少,以至于抱憾终生;作者年龄比老成大,身体比老成弱,但“少而强者不可保”,哀叹人生之无常,体现了痛切之情。 总之,这篇祭文,“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随 堂 练 习 【答案】 A( B项,“不省所怙”的“怙”应读“hù”;C项,“奴婢”的“婢”应读“bì”;D项“万乘”的“乘”应读“shènɡ” ) 【答案】 D( D项, 比:近来。戚:忧伤 )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答案】 C( 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 【答案】 A( 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 【答案】 D( D是结构助词“的”,其它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