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实施中的矛盾现状与解决途径.docVIP

工程教育实施中的矛盾现状与解决途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教育实施中的矛盾现状与解决途径.doc

工程教育实施中的矛盾现状与解决途径   【摘 要】 以工程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国情和教育体制现状,文章分析了在当前推行工程教育的四点矛盾现状,同时给出了解决矛盾的可行性建议,指出了今后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工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创造力 实践能力 制度导向 培养层次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JG10DB249)。   引 言   工程教育改革运动发端于1970年前后, 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来满足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发展要求[1]。我国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是仅近些年才真正把工程教育提到重要位置,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如何使工程教育的现实情况与理论构想相一致,需要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工程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按照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的理解,工程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供足够宽广的教育以至能让学生追求其他方面的职业;将工程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2]。而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几所瑞典大学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则更具有操作性,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过程的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的人。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3-4]。   矛盾分析与解决途径   目前的国内教育体制和环境下,工程教育的实施存在几点矛盾:   1.创造力缺失方面的矛盾   全面工程教育要求覆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后学历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5]。新的工程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就理解工程的创造性与综合性,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奇思妙想。然而在当前高考指挥棒导向下的应试教育是无法完成新课题新任务的。在整个接受初等教育阶段,没有或很少有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大量有用没用的甚至是重复性的作业,没完没了的复习和题海战术,使孩子始终在围绕书本打转,这样的思维一般要持续12年,思维最活跃的黄金创造期被无情地给冻结僵化了,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因此,造就了中国的大学生普遍基础牢固,创造力缺失。   适应工程教育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结合中国国情,在12年的初等教育阶段,逐步改变人们“分分是命根”的教育思想观念,修改教学培养方案,将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内容适当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当然更需要高考录取评价学生的方法体系这根导向棒偏向与侧重,教育部把自主招生权利下放到部分高校就是对此的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2.实践能力缺失方面的矛盾   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英国相当多的工科院校实行 “三明治”式教学大纲,即第一、二、四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为工程实践(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以实现的[6]。而目前国内高校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向强调论文和SCI,多数大学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也势必会向这个方面努力,于是工程背景被淡化[7]。实际上,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更多地趋向在科学方面。要适应工程教育发展要求,对高学历的新教师应该给予至少脱产半年以上的下厂实践的机会和待遇。有时高校自身的定位也是很矛盾的,还想靠科研领域提升学校知名度(资源流向学术),还想培养合格拔尖的工程技术人才(资源流向教学与实践),而资源是一定的,处理不好往往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地点和单位的确定和选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潘云鹤院士在《关于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中虽然肯定了我国工科中的土木类专业在工程教育中较为成功,但是事实上,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在实践环节上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很难形成相对固定的有效机制,如工程单位接收学生实践的条件和协议问题、项目工期长短对学生实践效果的影响问题等等。   如何解决这一方面的矛盾,方法有很多,如某些高校集中力量和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好了,学校也就有名气了,然后可以向产业化发展,学校本身自建产学研结合体系,工程教育和学术研究就相辅相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