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信息来源:管理员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15 11:36 浏览人数: 490 近年来,在我国安徽、湖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及我省信阳、南阳等地,陆续发现了以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点的病例,个别重症病例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我们把这种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的症候群称之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目前研究发现,导致该综合征的疾病有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简称新布尼亚病毒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简称无形体病),也不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这些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流行状况 目前,在我省信阳市和南阳市桐柏县陆续发现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我省其他地区尚未有病例报告。在安徽、山东、湖北、江苏、辽宁和浙江等省份亦发现了类似病例。 该综合征发病时间为4~10月,5~7月为流行高峰。疫区常出现在有蜱等病媒分布的丘陵、山区、森林等植被覆盖丰富的地区;病人多为疫区居民,尤其是从事农林业生产的劳动者,或到疫区的旅行者,40~70岁年龄组的病人居多,部分患者有蜱叮咬史。 受感染的病人和动物均可成为该综合征的传染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蜱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蜱叮咬传播可能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直接接触病人或带毒(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可能导致传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病原学 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主要为新型布尼亚病毒,部分病人有无形体感染的实验室证据,也不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 新型布尼亚病毒为我国发现的一种全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为虫媒病毒,为布尼亚病毒的一种新变种。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呈球状多型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寄生在粒细胞的胞质空泡内,以膜包裹的包涵体形式繁殖。用Giemsa法染色,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包涵体在胞质内染成紫色,呈桑葚状。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缺乏经典糖代谢途径,依赖宿主酶系统进行代谢及生长繁殖,主要侵染人中性粒细胞。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为9天)。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发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咽痛。体格检查可见面颈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可有浅表淋巴结 (以腹股沟淋巴结多见) 肿大,伴触痛,偶见皮疹。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多有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少数病人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进行激素治疗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如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多部位出血、神经系统损害、心肌炎、机会性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响病情和预后。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合并脏器损害的患者,心、肝、肾功能检测异常。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病人发病第一周即表现有白细胞减少,多为(1.0~3.0)×109/L, 血小板降低,多为(30~50)×109/L。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形尿。 血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血糖升高。 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可有血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氯、低钙等。少数病人还有胆红素及血清蛋白降低。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 (2) 在有蜱活动的丘陵、山区(林区)工作或生活史; (3) 直接接触过危重患者的血液等体液。 2、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发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出血,伴多脏器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3、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 (1)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