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上博六《平王》两篇故事中的几个问题.docVIP

55上博六《平王》两篇故事中的几个问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5上博六《平王》两篇故事中的几个问题

上博六《平王》兩篇故事中的幾個問題 (首發) 大西克也 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学院 一、前言 《上博六》出版已二年有餘,由學者的共同努力,關於楚平王的兩篇故事已基本可通讀,但還有一些討論餘地。本文對此兩篇的一些問題進行檢討,希望能夠接近更加完善的釋讀。 二、《平王問鄭壽》的歷史背景 《平王問鄭壽》一篇記錄了楚平王和鄭壽二人的答問。由於當時「禍敗因重於楚邦」,平王感到他自己有點不對,問鄭壽如何改善才好。鄭壽建議平王毀掉新都戚陵和臨陽,殺死左尹郤宛和少師費亡忌,并警告要是不能聽從,平王和楚邦會有艱難。但是平王沒有聽從,鄭壽稱病不仕。第二年平王又去看鄭壽,當時楚國和平王都沒事,問他此如何解釋。鄭壽回答平王已經改善許多,可以保持國家,但後代人如何他不知道。這個對話反映的歷史背景如何,大家討論不多。何有祖先生指出:「從楚平王奢侈作風以及左尹、少師的危害,竹簡所記載對話應在楚平王爲政後期。」我認為何先生說平王後期是正確的,可是還有一些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 《史記?楚世家》云:「平王以詐弒兩王而自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陳蔡之地而立其後如故,歸鄭之侵地,存恤國中,修政教。」《左傳?昭公十三年》云:「平王封陳、蔡,復遷邑,致群賂,施舍寬民,宥罪舉職。」楚平王弒靈王和諸兄而即位,國內政情不穩,因此其治世初年,討好民眾是務。《昭公十三年》又云:「吳滅州來,令尹子旗請伐吳。王弗許,曰:『吾未撫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可悔。州來在吳,猶在楚也。子姑待之。』」平王盡力避開戰事,充實國力。《左傳?昭公十四年》:「好於邊疆,息民五年,而後用師,禮也。」可以說平王初年是比較平穩無事的時間。 但是,平王治世的後半戰爭繼踵發生,楚國經常被吳國打敗,從《左傳》和《史記》的記載看,平王時期發生了如下戰役。 平王四年(前525年) 吳伐楚,……大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楚人從而殺之。楚師亂,吳人大敗之,取餘皇以歸。 平王十年(前519年) 楚太子建之母在諸樊入,取楚夫人與其寶器以歸。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開吳。吳使公子光伐楚,遂敗陳﹑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梁.吳王聞之大怒,亦發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滅鍾離﹑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平王十一年(前518年) 冬,吳滅巢。 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而還。 尤其是平王十年、十一年此二年份,楚國連續失利,這種情況非常合乎簡文所說「禍敗因重於楚邦」,估計平王和鄭壽的答問的時間應離平王十一年不遠。 平王十二年是比較平和的年份,沒有打仗。從簡文後文「明歲,王見鄭壽。鄭壽出,居路以須王,與之語少少。王笑曰:『前冬言曰:邦必亡,我及今何若?』」看,鄭壽警告王的第二年也比較平和,平王和楚國也安祥無事。因此我推測,《平王問鄭壽》描述了平王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故事,即平王在宗廟問鄭壽是平王十一年(前518年)的冬天,平王再去看鄭壽是平王十二年(前517年)。 楚簡中鄭壽建議毀掉新都戚陵和臨陽。平王治世時期,建築都城較多,見於《左傳》者如下: 平王六年(前523年) 十九年,春,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令尹子瑕城郟。 楚子為舟師以伐濮。費無極言於楚子曰:「晉之伯也,邇於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與爭。若大城城父,而寘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說,從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 楚人城州來。 平王十年(前519年) 楚囊瓦為令尹,城郢。 平王十二年(前517年) 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城丘皇,遷訾人焉。使熊相禖郭巢,季然郭卷。 簡文「毀新都戚陵、臨陽」,都不見史書,可能失傳。按,「戚陵」為望山楚簡1-116所見「戚陵君」所封。「戚陵君」之「戚」原作,注(95)指出:「此字與八號簡『郢』上一字相同」,可知此字為「戚郢」之「戚」字。望山一號墓的墓主悼固為楚國王族,出自楚悼王,戚陵君應為悼固家族中的一個先君。平王所築的戚陵後為王族的一個封邑。 平王起土工,當時楚國國內也有批評意見,如: 平王六年 楚人城州來,沈尹戌曰:「楚人必敗。昔吳滅州來,子旗請伐之。王曰:『吾未撫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來以挑吳,能無敗乎﹖」侍者曰:「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謂撫之矣。」戌曰:「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讎。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 平王十年 楚囊瓦為令尹,城郢。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衛,城無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結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務成功。民無內憂,而又無外懼,國焉用城﹖今吳是懼,而城於郢,守已小矣。卑之不獲,能無亡乎﹖昔梁伯溝其公宮而民潰,民棄其上,不亡,何待﹖夫正其疆埸,修其土田,險其走集,親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