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年-2010年).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年-2010年) 总 则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在全省起龙头带动作用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是广东省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地区。因此,“十五”及到2010年,是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办法》、《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南》以及《广州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精神和要求,编制《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广州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对广州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对矿山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出规划目标和措施,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规划》是指导广州市矿业经济发展、矿政管理及各种矿业专项规划的政策性文件。《规划》的计算基准年为2000年,使用的资料和数据以2000年底为基准,部分数据为2001年底统计资料。规划期从2001年到201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十五”期间,第二阶段由2006到2010年。《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广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现状
一、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地跨珠江两岸,南接中山、珠海、深圳与澳门、香港相通,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北邻清远市,西接佛山市。辖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番禺、花都10个区和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全市国土面积7434.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2.60万。
21.8℃,年平均降雨量1694毫米,夏季偶有热带风暴。
1136米为本区最高峰,西部、南部为珠江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地面标高在20米到40米之间。
广州市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14年)秦朝于此设置南海郡番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置广州治,明朝洪武元年改治广州府,清乾隆11年,移两广总督治此,1925年设广州市,1953年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至今。
50万,港、澳、台同胞接近100万。
45个,自然保护区4个。近两年,城市绿化成效更为显著,人均绿化面积已达10.36平方米,全市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城”的美丽景象,正在逐步向“山、城、田、海”的生态格局城市跃升。近年来广州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称号及“迎九运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迪拜)奖”等奖项。广州市是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名胜区50处。
(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十五”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广州市历来就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对外通商口岸。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已基本建成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有一定基础,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有机器制造、化工、食品、纺织、电子、冶金、造船、建材、造纸、家用电器及制造业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九五”期间,广州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平稳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及石油化工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和壮大了传统产业。2000年全市GDP2383.07亿元,比“八五”末期增长2倍,年均经济增长13.1%,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5.91∶46.67∶47.42 变化为2000年的3.96∶43.69∶52.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5.78%(附表1.广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表)。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7.87平方米,环境综合指标75.7分。“九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12项指标除工业粉尘和六价铬两项外,其余10项均达到计划控制目标。环境保护投入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占GDP比重1.5%~2.08%之间,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规划”得到全面实施,城市绿化覆盖率1999年已达到30.41%。
200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5%。
2000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33.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15亿美元,全市三资企业8000多家,全球前500位大型跨国公司有98家在广州投资落户。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7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6086元,均居全国十大城市前列。
2.广州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