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俊强-开题报告.
附表A1
唐 山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二甲苯模型化合物氧化物萃取分离的研究
系 别:___环境与化学工程系______
专 业:__石油化工生产技术_______
姓 名:________张俊强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吴 楠___________
辅 导 教 师:________吴 楠__________
2012年03月 30日
题目类型(打√选择) 设计( ) 论文(√ ) 文献综述
目前,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对柴油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柴油中硫化物燃烧后生成的SO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 ,而限制柴油中的含硫量被普遍认为是减少SO排放量的一种最好方式,因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日趋严格的柴油硫含量标准。由于市场对低硫清洁柴油的需求巨大,柴油超深度脱硫已经成为非常紧迫而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柴油脱硫技术分为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两大类,在非加氢脱硫的研究中,氧化脱硫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临氢,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其原理是在选择性氧化剂的作用下,将一个或两个氧原子连到含硫化合物的硫原子上,使之转化为更易溶于极性溶剂的极性较大的亚砜或砜类化合物,从而从油品中抽提出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各种氧化脱硫方法中,以H 0 作为氧化剂的相关研究较多。
二苯并噻吩,简写DBT,催化裂化柴油中是相当顽固的含硫化合物,用碱不能吸收,燃这种柴油又会污染环境。二苯并噻吩物理性质:针状结晶;熔点99℃;沸点332~333℃。具有联苯及苯硫醚结构,性质稳定。可发生硝化、磺化、卤化、酰基化等亲电取代反应,取代基主要进入3位或6位。用丁基锂锂化时,反应发生在1位或8位。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砜,熔点为232℃。用联苯和硫粉在三氯化铝存在下加热制取。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制取二苯并噻吩的各种衍生物。
国内柴油氧化脱硫的方法有:以H20 为氧化剂的氧化体系, 非H O为氧化剂的氧化体系,以臭氧为氧化剂的氧化法。
本次论文以H O:/HCOOH氧化体系氧化二苯并噻吩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不同比例H O:/HCOOH,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将柴油中的硫氧化成亚砜或砜类的效果,研究模拟柴油的脱硫率及影响因素。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熟悉和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柴油中的硫以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有机形式存在,本文以模拟柴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一定量二苯并噻吩加人到二甲苯中,配制成一定含硫量的模拟柴油,再通过H O:/HCOOH氧化体系,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将柴油中的硫氧化成亚砜或砜类,研究模拟柴油的脱硫率及影响因素。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并探讨上述条件的具体影响。
三、设计(研究)方案
本次论文以H O:/HCOOH氧化体系氧化二苯并噻吩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不同比例H O:/HCOOH,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将柴油中的硫氧化成亚砜或砜类的效果,研究模拟柴油的脱硫率及影响因素,方案如下:
1.制备模拟柴油
将一定量二苯并噻吩加入到二甲苯中,配制成含硫量为定量的模拟柴油。
2.试剂与仪器
二苯并噻吩(DBT),99% ,双氧水(H O,30%),甲酸(88.0%),乙酸,二甲苯等均为分析纯试剂。气相色谱仪,FPD型火焰光度检测器,SE54毛细管柱(30m×0.25ram×0.33txm),检测条件为:柱箱初始温度100℃ ,保持1 min,以lOc(=/min升温到230qC,保持10 min,进样器温度为320~C,检测器温度为250oC,进样量为0.6 L
3.试验方法
分别配制一定体积比过氧化氢与有机酸溶液(H O/HCOOH和H O/CH3COOH)作为氧化剂。取15 mL模拟柴油于蒸馏烧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然后将蒸馏烧瓶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进行氧化反应,将模拟柴油中的硫氧化成砜或亚砜。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烧瓶中有白色沉淀(二苯并噻吩砜或亚砜)产生,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下层水相及白色沉淀,取上层油相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分析反应前后含硫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计算脱硫率。
氧化脱硫率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脱硫率 = ×100%
其中,C。为反应原料中初始硫浓度,C为氧化反应结束后反应原料中残余硫浓度
四、工作进度安排
第4周:查阅相关文献,论文总体设计,确定课题研究方法;
第5周:撰写开题报告,拟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
第6-13周:按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课题研究的结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