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3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据统计,20世纪初期从山东洋货人均消费结构看,几种主要洋货占的比重为:棉织品占52%,煤油占5.2%,砂糖占5.2%,杂货占4.4%,火柴占2.4%。由此可见(  ) A.民众消费方式多样化 B.洋货传入影响了民众生活 C.民族工业的普遍萧条 D.列强的经济侵略明显加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材料中20世纪初期山东的洋货人均消费状况,反映了洋货对民众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提供的是消费结构而非消费方式,A项错误;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得到发展,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明显加速,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2.(2016·菏泽市模拟考)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区别,“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说明体现了平等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西方服饰,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传统服饰及新式礼服,故C项错误;民国建立引起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习俗变化快,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山东实验中学一模)“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变迁。材料是对20世纪初中国学生留日风潮的描写。A项是处于晚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故排除;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进行洋务运动,往国外派遣留学生以美英居多,故排除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日益加深,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逐渐进入高潮。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掀起一股出国留学热潮,故选C。20世纪30年代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两国交战应该不会“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故排除D。 答案:C 4.(2016·山东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1928年《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衰落 D.近代社会习俗新旧并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由“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等信息可知,农村传统风俗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民俗得不到继承和延续,答案为C。 答案:C 5.(2016·潍坊市第一次模拟考)“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婚姻制度颁布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习俗的变迁。根据“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婚姻制度,C项正确。 答案:C 6.(2016·济南市针对考) 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2016·湖南第一次模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月份牌广告女性肖像描绘的变化 材料二 月份牌广告女性生活状况的反映 材料三 月份牌广告女性家庭生活反映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民国时期在月份牌绘画中对女性的刻画和描绘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女性社会生活和社会地位变化的历史原因。 解析:第(1)问,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民国”“女性”等,联系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找出变化的趋势,结合问题总结其规律,从外貌刻画、服饰装扮、活动场所、活动方式方面分析,特别是材料三中“男性”和“女性”位置的变换,突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提高。 第(2)问,考查历史原因,注意是女性地位的变化,要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角度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影响中国近代生活方式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答案:(1)女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