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天工开物》两则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天工开物》两则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天工开物》两则Word版含答案

8 《天工开物》两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秔 (jīnɡ)  粳(jīnɡ)  稌(tú)  婺源(wù) 夏潦(lǎo) 刈(yì) 汲灌(jí) 砧(zhēn) 枵(xiāo) 淬(cuì)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期 (2)去 (3)名 (4)方 (5)数 (6)其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中国则惟事冶铸也(名词作动词,依靠) (2)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名词作状语,用斧子) (3)秧过期老而长节(形容词作动词,变老)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煤炭居十七 古义:十分之七。 今义:数词,十七。 (2)木炭居十三 古义:十分之三。 今义:数词,十三。 (3)以为受锤之地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古义:长出果实。 今义: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表示某种结局。 (5)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古义:种类不同。 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6)取其神气为媒合 古义:自然的元气。 今义:精神饱满。 (7)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 古义:已经经过。 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判断句) 译文: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类稻。 (2)其炎更烈于煤。(状语后置句) 译文:它的火焰比煤炭更厉害。 (3)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接口的上面涂上黄泥。 [常识·速览] 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仕途的失意,使他亲眼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它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我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123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成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锻铸,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至近代。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 《稻》中主要谈了水稻的种植过程。这些记述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 《治铁》中主要介绍了铁器的锻造工艺。详细介绍了铁器在锻造过程中的损耗、所需炭种以及如何使铁器更为坚固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文本·层析] 一、阅读《稻》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的夹注:“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有何作用? 【答案】 补充说明这两种稻谷(无论长芒、短芒)都是早熟品种,长芒在湖南浏阳一带著名,短芒在江西吉安一带称雄,可见当时稻谷种植之普遍,且竞相争胜,各秀一域。 2.水稻的育种分秧共分几步完成? 【答案】 共分三步:“湿种”是第一步,“最早者春分以前”,“最迟者后于清明”。“播种”是第二步,其中以稻秆、麦秸包浸至为重要,这样,既可以防冻,又可以增加养分。第三步是“分栽”,这是水稻种植较为独特、关键的步骤,对农田的湿度要求很高,干旱、洪涝都不宜栽种。 二、阅读《稻》第三、四段,回答问题。 3.第三段中,夹注“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有何作用? 【答案】 引用民间方言土语,补充说明早稻救荒的功用,以及百姓对它的感恩之情、珍惜之意。稻米在当时人民心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4.《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作者把“稻”作为全书第一篇,有没有特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