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滩》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滩》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doc

《浅滩》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内容摘要:《浅滩》在1984年获得了澳大利亚最高奖项迈尔斯?弗兰克林奖。很多学者都把《浅滩》看作是一部环保题材的小说,揭露了人类对鲸鱼的残酷迫害。然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浅滩》这部小说中,温顿通过展现男性与自然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男性对鲸鱼的破害,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小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普遍和谐感的追求和向往,与生态女性主义所极力推崇的观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女人 鲸鱼   《浅滩》作为1984年澳大利亚文学最高奖项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获得作品,是温顿的代表作之一,许多评论家将它看做是一部环保题材的作品,大多运用生态主义的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然而,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从人类与鲸鱼的对立以及男性与女性的对立两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生态女性主义的解读,从而揭示男性对鲸鱼的迫害,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并进一步反映温顿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是女性主义运动和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由法国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Francoise d’ Eaubonne)[1]提出。她把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观点结合起来,揭示了女性和自然的某种天然的联系,为许多评论家提供了新的批判视角。本文将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揭示了温顿对女性和鲸鱼反抗意识的赞扬,另一方面揭示了他对男性对女性和鲸鱼残酷压迫的批判。由此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温顿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一   温顿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澳大利亚激进女权主义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无法否认女权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加之他出生在一个“母权家庭”中,在他的家庭里面,女性并不是传统的角色形象。在他看来,他们家的男性总是比较懦弱和敏感的,然而,女性却是充满抱负和强势的。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大多数都是比较勇敢和强势的,她们有自己想法、独立的工作,并不依赖男性。《浅滩》中的女主人公――昆尼就从未丢失这一特质,并且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尽管他的新婚丈夫反对她参加反抗捕鲸的示威活动,甚至对她拳脚相向,昆尼都没有改变她的想法。从温顿的描述中“她的呼吸似乎更加有力而坚定”[2]不难看出,他对昆尼的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昆尼被旅游局开除以后,温顿描写道“她反而感到高兴”,因为“她认为这是她头一次做的有意义的决定”(p.63)。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不仅女性受到父权社会中男性的迫害,自然母亲同样也处于男性的压迫和迫害之下。小说中鲸鱼作为弱势群体,它们只能通过集体自杀来反抗人类的残酷捕杀,昆尼夫妇亲眼目睹了鲸鱼集体自杀的场景,温顿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的“只见巨大的身躯受海浪的冲击,在浅滩上东倒西歪。大堆肉身和甲壳动物铺满了海滩,爬行而上,挣扎着,在自身的重压下透不过气来”(p.290)。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才让昆尼夫妇和解,作为书的结尾,这也是值得读者深思的。   二   温顿不仅支持、赞扬女性和鲸鱼的反抗意识,而且强烈批评了男性对女性和鲸鱼的残酷迫害。传统上,女性总是被当作男性的附属品,Beauvoir就提出“当女性进入男性世界时,她们就忘记了自己,因为她们总是被认为是第二性的”[3]。和女性一样,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自然始终处于没有发言权的他者的地位,始终是被统治与被征服的对象。人类征服、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基于长期以来孕育万物的大自然,常常被视为哺育子女的母亲的形象比喻,因此女性和自然之间也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在父权社会中,男性将自然看成是狩猎场,他们不仅要征服女性而且要征服自然。在小说的开头温顿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港口,低处长满贝壳的滩涂上躺着一头座头鲸,是被海水冲刷上来的,身上烂出了坑坑洼洼,腐烂时咕噜作响,连那些在孤寂的浅滩上寻觅胡瓜鱼和鲻鱼的尖嘴海鸥,也懒得去观光了。(p.2)   作为导游,昆尼在巴黎湾捕鲸公司目睹了人类对鲸鱼的残酷行为:“低处的鲸鱼剥皮台,有一个很长的斜坡,通道血淋淋的浅滩。绞车把一条鲸鱼升起来,悬在半空,钩子穿过鲸鱼的尾片,铁铁和钢索咯咯地转动着,拉得很紧。”(p.63)然而,人们对于血淋淋的鲸鱼却漠不关心,毫无表情。当库森知道昆尼参加了反对捕鲸的抗议活动后,他却认为“你们都不尊重事实,都是感情用事”(p.63),他认为“整个村子都疯了”(p.64)。由此可以看出,库森对于鲸鱼是漠不关心的。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中被边缘化,被认为劣于男性并且从来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当温顿将昆尼描绘成“她天真烂漫,不像她弃家而走的母亲。在学校里,这孩子讲的事让老师惊诧不已,什么同海豚说话呀,在海贝里听到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