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地地名意思及简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各地地名意思及简史.

内蒙古各地地名意思及简史内蒙各地车牌编号 蒙A:呼和浩特市 ???·蒙B:包头市 ???·蒙C:乌海市 ??·蒙D:赤峰市  ·蒙E:呼伦贝尔市 ???·蒙F:兴安盟 ???·蒙G:通辽市  ·蒙H:锡林郭勒盟  ·蒙J:乌兰察布盟????·蒙K:鄂尔多斯市 ???·蒙L:巴彦淖尔盟 ??·蒙M:阿拉善盟 ? 呼和浩特A,系蒙古语,呼和意思为蓝色,浩特意思为城市,蓝青通用,故合译为青城。   旧石器时代,呼和浩特地区就有人类生存,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呼和浩特地区设云中郡。公元前206年汉朝沿用前制,仍称云中郡,“昭君出塞,汉匈和亲”就发生在汉朝。到北魏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此地区为白道川,先后设置云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置丰州。宋政和四年(1115年)金国建立后,仍称此为丰州。到了元朝,属中书省大同路管辖。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阿勒坦汗率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在此驻牧,因此又名土默特川。明隆庆六年(1572年)阿勒坦汗开始兴建呼和浩特,到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明朝“赐”名为归化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四年(1739年)新建了一座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民国2年(1913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并将绥远、归化两城合并为归绥县。民国17年(1929年)改绥远特别行政区为绥远省,省会设在归绥县。民国26年(1937年)归绥沦陷,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县改称厚和特别市。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厚和特别市改称归绥市。1949年绥远省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取消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并定其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 包头B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思为有鹿的地方。 包头地区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休生养息。最早的政区是赵武灵王在此设置的九原郡。到明朝初年,包头地区成了蒙古族土默特部落的游牧之地。清朝推行移民政策,包头地区开始出现大批农业村落和牧民居点。乾隆初,东河地区形成70多户、350多人的村落,名为包头村。嘉庆十四年(1809年)包头由村改镇,设巡检。同治十年(1871年)包头筑城。民国15年(1926年)置县。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包头县,改为特别市,次年改为普通市。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县、市并存,市长兼任县长。1950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包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1984年被国务院定为较大城市。 ? 乌海C市政府驻地乌海市海渤湾区。 在新中国成立前,乌海地区从未单独设置过政权建制,而是以黄河为界,两岸分属于历史上各朝代的不同部落。1958年,包兰铁路(包头——兰州)通车,在此建乌达火车站。乌达系蒙古语,意思为柳树。1961年,建立乌达市,隶属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是年,建立海勃湾市,隶属伊克昭盟行政公署。海勃湾,是由“海若布刀亥”演变而来,意为“雄师之湾”。1976年,乌达市与海勃湾市合并,取前两市之首字“乌”、“海”,成立了直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的乌海市。该市共有三区,分别是乌达区、海渤湾区和海南区。 ? 赤峰D市的前身是昭乌达盟。昭乌达系蒙古语,其汉音全称为:扎滚乌达音朝格拉干,意思为百柳,是以历史上部落会盟地址而命名的。 赤峰,在清代设置昭乌达盟建制。清乾隆七年(1742年)设乌兰哈达巡检司,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设乌兰哈达厅。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山峰,是以坐落在当地英金河岸的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也因此得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民国35年(1946年)建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民国36年(1947年)改为昭乌达盟行政公署,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赤峰市。 ? 呼伦贝尔E最早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系蒙古语“哈溜”的音转,意为水獭,贝尔也系蒙古语,意思为雄性水獭,呼伦湖与贝尔湖是一对姊妹湖,历史上均盛产水獭。   清康熙、雍正年间,呼伦贝尔盟以大兴安岭为界被划为东、西两个行政区,岭西称呼伦贝尔,岭东称布特哈[1][1],分别设总管和副都统衙门管辖。民国时期,岭西地区曾于1912~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翌年3月,东蒙自治政府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政府,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民国36年(1947年)5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民国35年(1946年),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民国37年(1948年)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改称呼伦贝尔盟政府。1949年,呼伦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