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题九两千年不朽古尸—长沙马王堆汉墓精选.pptxVIP

考古专题九两千年不朽古尸—长沙马王堆汉墓精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古专题九两千年不朽古尸—长沙马王堆汉墓精选

专题九 两千年不朽古尸—长沙马王堆汉墓一、马王堆汉墓结构概况1、马王堆汉墓的位置、墓主及年代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1972年开始发掘。由三座墓组成: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墓主是第一代轪侯利仓;1号墓发现年约50岁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从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内容看,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更晚。2、马王堆汉墓的结构三座墓的结构均为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号墓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下有4层台阶,再下则是坑壁,直达墓底。墓底长7.6米,宽6.7米;墓深16米。另两座墓的规模略小,墓坑较浅,墓壁只有3层台阶。2号墓墓底长7.25米,宽5.95米;3号墓墓底长5.8米,宽5.05米。三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1号墓填木炭厚0.4—0.5米,重量约1万多斤;木炭层外有厚1—1.3米的白膏泥,粘性强,密封性极好,使深埋地下10多米的椁室形成高标准的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环境,故墓内的多层棺椁、墓主尸体及随葬器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另两座墓则因白膏泥堆积较薄、密封程度不好而保存较差。1号墓由椁室和4层套棺组成:椁室长6.73米,宽4.9米,高2.8米,用松木大板构筑。内用木板隔成居中的棺房和四周的边箱,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椁室下置垫木和两层底板。棺房内有4层套棺,均用梓木制作,内壁均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外层是黑漆素棺,长2.95米,宽 1.5米,高1.44米,未加其他装饰。第2层为黑地彩绘棺,饰复杂多变的云气纹及形态各异的神怪和禽兽。第3层为朱地彩绘棺,饰龙、虎、朱雀和仙人等祥瑞图案。第4层为直接殓尸的锦饰内棺,盖棺后先横加两道帛束,再满贴以铺绒绣锦为边饰的羽毛贴花锦。棺房周围的4个边箱中放置随葬品。1号墓约用木材52立方米。2号墓椁室内有套棺2层, 3号墓椁内有套棺3层。 二、一号墓女尸利仓夫人辛追,50岁,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 形体完整,肌肤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出土时女尸浸泡在80升无色透明棺液(尸水)中 。女尸身体各部位和内脏器官的外形仍然保存完整,病理检查表明,死者生前患有多种疾病。马王堆女尸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干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湿尸,从女尸的器官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多方面衡量,湿尸的保存情况都要好于木乃伊。这在世界尸体保存纪录中是十分罕见的,是世界防腐学上的奇迹。马王堆女尸的出土,为研究古代尸体的保存,古病理学和中国医学发展史都提供了重要资料。三、出土文物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其中一、三号墓出土文物多,二号墓被盗而少有文物。随葬品都置于棺房周围的4个边箱之中,棺房内的锦饰内棺上还覆盖彩绘帛画。1、帛书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均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字体有篆、隶之分。帛书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共有28件,十二万余字。大都是失传两千年的佚书,包括近50种古籍,其中六艺类10种,诸子类10类,兵书类3种,方技类5种,术数类11种,另有帛图2种。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1)《老子》甲本、《老子》乙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与今本次序相反 ) (2) 《周易》(经文六十四卦和传文六种,与今本有较大差异) (3)《春秋事语》(记春秋时事,以语为主)(4)《战国纵横家书》(类似《战国策》,但内容约六成不见于《战国策》,为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提供了重要史料。) (5)佚医书,有 《五十二病方》 、《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等,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6)术数类,如《 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相马经》等,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7)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2幅地图。2、帛画:共出土帛画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1)1号墓帛画( T型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上段顶端正中是人首蛇身像;画右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画左上部一女子手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下面有翼龙与云气;人首蛇身像下方描绘的是天门之景。上段描写的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中段: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