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文化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文化剖析.

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文化剖析 (万伟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10013) 新课程伊始,人们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动起来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课堂气氛活起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让人欣喜、令人振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一时间成为了教学中的一股风潮,几乎席卷了每一间课堂。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逐步从对外在教学行为、具体教学技术的关注转向对内在教学文化的专注。 对常见的几种课堂教学现象进行文化解析,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文化仍然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形式主义、教师权威、学生分等、功利主义等等。教师们努力想在行为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却经常不自觉地身处新旧教育文化的冲突与分裂之中。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文化仍处于从“形式”向“实质”的转变阶段。 一、“真喜欢”与“假喜欢”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课文的时候,提出要求:“请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多读一会。”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小燕子,就读出什么样的小燕子。”在请学生站起来朗读之前,教师问:“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请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结果,学生们依次把课文中的每一段都读了过来。 课后,我问了几位站起来朗读的学生,为什么喜欢自己朗读的那一段,学生大多这样回答:“其实也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主要是这一段人家没有读过,如果人家读过了,即使我真的喜欢,老师也不会让我站起来读的。” 分析:“用你喜欢的方式……”似乎是课程改革以后,在语文课上出现最多的课改流行语,很多老师认为用了这些流行语,就表示自己已经理解了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喜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这些流行语就像课改的标签,贴了就是新课改,不贴就不是新课改。但学生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教师其实并不一定真正关注。而且,学生也“精”得很,知道老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于是非常自觉地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迎合教师展开教学的需要。 课改流行语之所以如此盛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比较表面,比如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新课程为什么要倡导这种学习方式,其心理学依据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适用这些学习方式?教师们并不太明白,也疏于研究,懒于思考,只是学得花拳绣腿,就要紧拿来装点门面,结果这些教学方式就成为了标签,成为了单纯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缺乏对课堂教学的深刻思考,总是极力想把新课程的理念表现出来给人看,而不是真正吸收先进理论的精华,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教学实践行为。 二、旁观席 在上第二节语文课时,孙老师发现王天宇居然忘记带语文书了,于是便罚他坐到了教室里的最后一排,整整一节课,师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没有一个人理睬王天宇,王天宇只好独自一人发了一节课的呆。 分析:不管是新课改前,还是新课改后,细心观察每一间课堂,我们很容易发现,仍然有很多的课堂里设有“旁观席”。这一席位上的学生一般都是被教师认为是无可救药的,被学生同样冷落的。教师常常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样的措辞来恨其不争,不管上什么课,坐在旁观席上的学生几乎都不会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眼里好像是一个透明人一样。这一“旁观席”一般是固定的,但偶尔也会流动一下。 对于“旁观席”的存在,有些教师是这么说的: “这是事实。班级里总是有不学习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还是说服,让他学习。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学。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那天让我找到办公室站了两节课,让他背诵古诗,结果两节课也没背诵下来一首古诗。他就是不学,你也没办法,只能放弃,不捣乱就行。老师排座位的时候,尽量把那些淘气的、不学习的孩子排在特殊的位置上。” “班级里有些学生该放手的就该放手,有的学生你累吐血了也不行,所以只能放弃。 你像刚才我批评的那个学生,无论如何,你都无法调动起他对学习的一点点兴趣。那思 维就像比其他的孩子小好几岁那种。不懂,就是不学,也学不进去,几科加在一起才 70 分。” 尽管新课程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口号,但是,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统计学的真理,一般的四季豆总是比平均长度短……,而不管育种者如何努力生产更长的四季豆。在教育领域中,低于平均成绩的学生也总是存在的”。不管人们用不用“差生”这一提法,但教师心里都明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只是在公开课上才可能出现的一道虚假风景。 旁观席不仅在形式上客观存在着,也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存在着,教师仍然会按照学生表现的好坏,特别是学生的成绩的优劣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尽管教师们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期望与关注都有着客观存在的理由,比如说班级人数多,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确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等,但教师给学生分等、排名的文化仍然顽固地存在着,而且分等、排名的依据很大程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