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现代公司决策管理第章现代公司决策管理
第八章 现代公司决策管理 柯达或申请破产保护 反映迟钝致7年6亏 10月2日凌晨有消息称柯达已聘用一家专业处理重组事务的律师事务所,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在市场传出柯达破产传闻消息后,柯达股价大幅跳水,盘中暴跌幅度最高至68%,创下至少自1974年以来最高的单日跌幅。截至收盘,柯达股价报0.78美元,下跌0.91美元;过去一年中,柯达最高股价为5.95美元。 20世纪90年代巅峰时期,柯达公司市场价值曾一度超过300亿美元,然而,由于相机胶片的需求量下降以及带摄像头智能手机的兴起,柯达市值已经下降了98%,目前已经不到6亿美元。 柯达公司巅峰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营业额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特别是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 1亿美元,跌幅达到71%!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存在。 造成柯达危机最主要原因是反应迟钝。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而现在的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头”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 从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柯达对传统胶片技术和产品的眷恋,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影响产品的冲击反应迟钝,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必然。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员其现有20%的员工,即当时7万名员工中的12000到15000人。柯达发言人说:“这是柯达面对现实——从传统的影像业务到数字业务转型中,必须要做的事。” 柯达在过去7年里,曾有6年陷入亏损。但柯达公司作为百年老店,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柯达上个月宣布将出售多项专利技术,柯达CEO彭安东近日表示,公司已与多位潜在买家就此签署保密协议。预备售出1100项专利。预计这些专利可为柯达公司带来逾20亿美元的收入。 4.2 经营决策的方法 决策的软方法与硬方法: 软方法:依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的一类决策方法,主要作定性分析,用于解决非程序化问题。 硬方法:运用数学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一类决策方法,它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定量分析,多用于解决程序化决策问题。 (二)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 2.不确定型决策 3.风险型决策 决策树分析法 4.3 产品决策 概念:就是确定企业生产商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及其发展方向。是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产品结构决策: 单一产品决策和多种产品决策。 转产决策 转产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以何种产品的生产去取代原有产品的生产。 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2)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考虑产品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 (4)应当尽可能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 企业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掌握盈亏界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可以根据盈亏平衡分析,预先确定保本的销售收入额(或销售数量)及为达到利润目标的销售收入额(或销售数量)。 盈亏平衡点法: 4.4 经营计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