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4-运动调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大脑皮层运动区 三个运动区/两种支配特点 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有三个 ①中央前回运动区(precentral motor area),或运动区(motor area),或运动皮层(motor cortex);②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③第二运动区。 运动区包括皮层4区及6区。运动皮层有下列支配规律:①对侧性与双侧性;②精细定位,倒立安排。这种情况称为躯体定位(somatotopic loca1ization)。③皮层的代表区面积大小与肌肉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皮层最重要的功能是管理随意运动。 两种支配特点: 从前到后(6区-4区),分别支配不同关节部位的运动;从上到下,分别支配不同躯体部位的运动。 3、锥体系(pyramida1 system) 一般指锥体束(pyramidal tract)及发出锥体束的皮层神经元。锥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下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层脊髓束。由皮层发出到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虽然并不通过延髓锥体,但因它在功能上与皮层脊髓束相同,所以也包括在锥体系的概念中。 锥体系的生理功能: 加强肌紧张和执行随意运动“指令”。同时锥体束下传冲动还可抑制感觉的传入冲动及影响交感神经的传出活动。 4、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一切调节运动的下行传导路。包括经典的锥体外系、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和旁锥体系三部分。锥体外系是一个功能概念,指不经过延髓锥体的管理躯体运动的下传系统。它不直接到达脊髓或脑神经运动核,而是经皮层下核团中转而最后影响脊髓运动功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肌群的协调性运动有关。 5、皮层一皮层长环反射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body motor functions by nervous system 掌握脊髓躯体运动反射中脊休克、牵张反射的概念;肌梭对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原理和γ传出纤维对牵张反射的调节作用;肌紧张概念和生理学意义;大脑皮层运动功能中锥体系及其生理功能;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功能。了解高级中枢对大脑皮层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分布和小脑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肌紧张、姿势和随意运动三大类运动的调度者。运动越复杂,就越需要高级的中枢参与活动。 动物模型: 脊动物(Spinal animal):脊髓与延髓断离。存在屈反射和腱反射,仍保持一定的肌张力。 中脑动物(Midbrain animal):中脑与间脑间离断。还有翻正动作,肌紧张较强。 皮层动物(Decorticate animal):大脑皮层去掉。还会走路,但不会转弯,遇障碍物停止,无随意运动。 一、 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 1、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和运动单位(Motor unit) 运动神经元:在脊髓的前角中,存在大量运动神经元(α和γ运动神经元),它们的轴突经前根离开脊髓后直达所支配的肌肉。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 α运动神经元:胞体大小不等,轴突在肌肉中有很多分支;接受来自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外周传入,也接受从脑干到大脑皮层等高位中枢下传的信息。支配骨骼肌内的梭外肌纤维。 γ运动神经元:胞体较α运动神经元小,分布在α运动神经元之间;支配骨骼肌内的梭内肌纤维;兴奋性较高。 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运动单位大小与肌肉的大小和运动方式有关。 2、脊休克(Spinal shock) 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之后,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恢复的速度与动物的种类有关,越高级越慢。 脊休克的原因: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 脊休克的意义:说明脊髓可以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正常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调节下进行活动的。 3、屈反射(Flexor reflex)与对侧伸反射 屈反射:在脊动物的皮肤接受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的反应,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驰缓。 对侧伸反射:若刺激强度很大,则可以同侧肢体发生屈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 4、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1)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产生的反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可分为位相性和紧张性牵张反射两种。 生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伸肌,维持站立姿势。 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例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紧张性牵张反射:轻度、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受牵拉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