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处理聚酰亚胺 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酸碱腐蚀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摩擦与磨损性能的研究 学生:黄玮 指导教师:王晓东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 实验部分 结果与讨论 总结 研究背景 聚酰亚胺(PI)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 良好的抗冲击 、 抗辐射和耐溶剂性能,在高温、 高低压和高速等极端环境下有很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是一类很有潜力应用于摩擦学领域的基体材料[1~3 ]。但纯 PI 因较低的抗拉、 抗压强度 ,不适宜单独作为摩擦材料使用,而加入增强纤维后可得到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优异的 PI复合材料[4 ~5]。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碳纤维的应用遍及航空、航天、建筑、文体等各个方面。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比模的特点,碳纤维常常被作为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物质。 因此研究碳纤维增强 PI的性能对开发高性能耐热性复合材料 ,拓宽聚酰亚胺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影响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与磨损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采用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考察了两种处理方法对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BRUKER Tensor 27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测定处理前后材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初步探讨了材料磨损机理。 实验部分 实验原料 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模塑粉,实验室自制; 碳纤维(CF),上海炭素厂; 丙酮,分析纯,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 质量分数为36%~38%盐酸溶液,分析纯,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 ; 氢氧化钠固体,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实验步骤 1)试样加工 将碳纤维与PI树脂机械混合后,热模压成型,模压温度 340 ℃、压力12 MPa,保温保压1 h,降温至200 ℃脱模。机加工成环试样。 2)碳纤维/聚酰亚胺环表面处理 分别取5个碳纤维/聚酰亚胺环,先用500 #氧化铝耐水砂纸打磨,使各处环的高度误差不超过0.1mm,再用丙酮洗干净,用数字微显卡尺测出环的外径,内径和高度并记录,然后分别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和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分钟、20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取出后放在AUY220电子天平上测出各个环在空气和水中的质量并求出密度。 摩擦实验: 实验设备: MPX-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 试样尺寸:上环(试样)为?34×?25×7 mm ;下环(钢环)为?34×?22×6 mm 实验条件: 线滑动速度为0.5 m/s, 载荷 0.5 MPa, 实验数据在线纪录 表征:QUANTA200型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RU KER Tensor 27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 结果与讨论 酸碱处理前后的CF/PI红外谱图 表面处理方法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酸碱处理条件下PI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 酸处理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SEM分析 碱处理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SEM分析 结论 本文以碳纤维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碳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经盐酸处理后,CF改性TP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盐酸处理样品10分钟时摩擦系数最低较未处理的样品下降了32.6%。不同处理时间对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而磨损率却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呈现稍微增大趋势。 (2) 碱处理对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而磨损率急剧增大。氢氧化钠处理30分钟的材料的磨损率比未处理的材料提高了58%。分析认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用10%的NaOH溶液处理过后发生开环反应,基体变得疏松造成材料内部缺陷,摩擦过程中CF易从基体脱落,富集在摩擦表面,导致严重的磨粒磨损,表现为材料的磨损率急剧增大。 (3)未处理的 CF/PI存在明显的亚胺特征峰 1780cm-1(C = O) ,1720cm-1 (C=C),1370cm-1 (C=O),经HCl处理后,各特征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4)当用NaOH处理10分钟后,聚酰亚胺1780cm-1处的特征峰消失,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聚酰亚胺1720cm-1处的特征峰明显减弱,1370cm-1处的特征峰逐渐转移成 1418cm-1特征峰 , 表明在经过碱处理后 , 亚胺结构转变成胺酸结构。 参考文献 [ 1 ]  丁孟贤, 何天白. 聚酰亚胺新材料[M] . 北京: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8. [ 2 ]  杜善义.先进复合材料与航空航天[J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