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201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2015

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 2015-7-20 13:51:05 作者:马帅 黄天翊 1477年,余姚城北龙泉山麓一座遍植竹子的院落里,竹轩斋主名士王天叙五岁的长孙王云仍未学会说话。焦急的祖母和母亲带他访遍了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寺院,顶礼祈愿他早日开口。可他依旧安静讷言,只喜欢盘桓在祖父手植的竹林中,听草虫低语,看风扬竹叶,描摹阳光被分割落地的光斑。祖父在竹轩吟诵诗书,他就在旁入神地听,像在无声回溯着重重心事。 他曾是个不愿出世的孩子。母亲怀胎超过十月,于一夜梦到五彩祥云落于屋顶,是日诞下了他。如今他仍然不愿说话,直到有一天一位游方僧人来到竹轩门前,摸了摸他的脑袋,轻叹一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随后飘然而去。祖父顿悟云乃说话之意,于是取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守仁。不知是不是天意,他自此突然学会了说话,开口能诵祖父竹林里读过的辞章。后日立言,开端若此。 王守仁九岁那年父亲王华中了状元,远赴京城任翰林院编修,一遂功名之志,也就带上了他。父亲为他铺设好了生活的轨道,入塾、八股、科举、及第、入仕,可他不愿遵循。少年总觉得京城此地是意气风发的翰林院王编修的家,不是他的家,他在心底珍惜地敛藏着水乡空气中濡湿的甜。而北方风的凛冽天的高远却在悄悄培养着他半卷兵书踏马天下的侠客梦。十五岁的他离弃了八股一样枯燥乏味的日子和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空气冷硬的家,独自到京北登上居庸关长城。自下关而上关,回身眺望,远处的北京城似乎伸出一只手掌便可遮蔽,少年心事浩茫起来,风吹得衣衫猎猎作响。 父亲对叛逆的王守仁管教愈发严厉,在他十七岁时,强硬地要求他独自到南昌去,迎娶他的故交江西布政司参议诸介庵的女儿。年轻的王守仁对婚事仍旧懵懂,他只隐隐约约感到这位陪嫁丰厚的官僚之女,披着红盖头的美丽新娘,像是裹挟着生活中所有的与己无关和不得已扑面而来,他本能地想躲开她。新婚那日他被亲朋簇拥着出现了,可洞房花烛夜,他失踪了。他逃到数十里外的道观,听老道人讲授养生心法,道人无话后两人对视无言,直至天亮被诸家来寻的人找到。在众人的疑惑和责备中,他怯懦地闭口不言。 次年,纵是千般万般不情愿,王守仁还是带上新妇踏上了返京的路。途径余姚老家,暂时安顿下不久,给了他开放启蒙教育与生命自由气象的祖父便去世了,留下祖母孤独地守着空屋和竹林。祖父去世,陌生的妻子在侧,老屋和生命一道空旷了起来,他想抓住点儿什么。他想起了接受的科举教育里他最认同的朱熹“格物致知”之法,面对这片自小最熟悉的竹林,他能否凝视冥思直至“格”出“真知”,透过竹子的青翠外皮看到它的内在实质呢?他把自己拘在竹轩,目视竹子七天七夜,可满心期待的顿悟仍无出现迹象,他却因双眼昏花而不得不放弃了。也许……也许,真知本就不在心外,欲透过外界去认识真理和实质,其实是不可能走通的一条死路? 王守仁在二十七岁方进士及第,进入官僚系统,先后服务于工部、兵部、刑部,因为在故乡曾居于阳明洞,时人尊称他为阳明先生。承蒙声誉日隆的状元父亲的提携,仕途顺风顺水,一派锦绣前程。安定的一切都因九年后一场不计后果的仗义执言而永远失去了。当时八名勇敢的青年官员上疏弹劾掌权窃国的大太监刘瑾而接连下狱,王阳明曾以言官为己任,此时便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向皇帝上疏陈情以期营救,结果被并案查办,杖四十,投入大狱,贬官流放。出狱后,进士王阳明左迁蛮荒瘴疠之地贵州修文县龙场驿,做一名普通的驿丞。 三十六岁仕途光明的京官王阳明突然蒙受去衣廷杖之辱,被困于物质贫困精神贫乏的龙场,身心的双重苦难和孤独催化了他思想的迅速成熟,他回顾从学三十年来欲结合天理与人道而不得,探求真知而不至,不懈追求精神完满却屡屡残酷受挫的求索历程,苦思将究极之知与济世之行统一起来的路径。“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一场将煊赫中国思想史的蜕变,就在斯时斯地斯人身上静静地发生了。龙场一夜顿悟,他提出了颠覆性的三大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与致良知。即使阳明并没有特别明确与强调“天人合一”的表达,这一曾深刻影响过他的传统思想贯穿了三大主张始终。 “天人合一”的观念,发源于周代,《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周室贵族刘康公的言论说:“菩闻之:民受天地之甲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这里把“天地”与人的“动作礼义成仪之则”联系起来表现了天人相通思想的萌茅。之后孟子发展出性天相通观点,“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再者,则是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其内容与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复杂的联系,其中不乏牵强附会之说。到宋代,张载则首次在语言表达上提出天人合一:“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其“民胞物与”的思想可以说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