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三重门》主人公理想与性格分析.docVIP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三重门》主人公理想与性格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三重门》主人公理想与性格分析.doc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三重门》主人公理想与性格分析   内容摘要:美国当代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中国80后作家韩寒的《三重门》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主人公霍尔顿和林雨翔的理想追求和性格,对时代的影响等。本文主要分析这两部小说主人公的理想和性格特征,阐述理想和性格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旨在通过揭示主人公的困惑和迷茫,探讨理想、性格对人生发展的影响力,提醒读者注意发展良好性格和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霍尔顿 林雨翔 性格 理想 人生发展   霍尔顿?考尔菲德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主人公。一个不学无术、满口脏话的孩子,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因怕父母责怪,带着自己不小的一笔钱前往纽约挥霍、厮混了两天两夜。最后打算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去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最终因为妹妹的恳求与挽留留了下来。五十年之后, 韩寒的《三重门》就像是一部中国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该作品主要通过少年林雨翔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少年的青涩和叛逆等种种矛盾展现开来,批驳了有关学校教育的若干问题,体现了中国青少年的思考和困惑。林雨翔就像是中国的霍尔顿,内心有很多想法却和当时的社会背道而驰, 螳臂当车想与当时社会的很多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和腐朽的教育制度抗争,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追求。他们都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饱受着精神的痛苦,他们的性格和理想追求与此有着直接关系。   一.霍尔顿和林雨翔的理想追求分析   真诚是霍尔顿最大的追求。孩子在他看来是最真诚的。虽然弟弟已不在人世,可是霍尔顿在困惑之时常常呼唤弟弟的灵魂,寻求心灵的支撑。妹妹菲芘是他唯一能交心的人。他向她述说着他的理想“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2010,p.212) 为了守护和琴的一份纯真的感情不惜和无赖斯特拉德莱塔打架。相对应的,虚伪也必是他所厌恶的。作为律师的父亲,只是为自己得点私利,图慕虚荣,“打高尔夫球,打桥牌,买汽车,喝马提尼酒,摆臭架子。”(2010,p.167);谈起在好莱坞当编剧的哥哥,他充满嘲讽意味地说:“他刚买了辆‘美洲豹’,那是种英国小轿车,一个小时可以驶两百英里左右,买这辆车花了他将近四千块钱。”(2010,p.2)对自己所就读的名校潘西中学充满鄙视,“他们差不多在一千份杂志上登了广告,总是一个了不起的小伙子骑着马在跳篱笆。好象在潘西除了比赛马球就没有事可做似的。”(2010,p.3)他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他的这个理想注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镜中花,水中月。与此相似的是《三重门》里的林雨翔。林雨翔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他不时卖弄自己的才华,希望罗天诚拜服自己的才华。升了中学后成绩渐渐力不从心,前任语文教师又不欣赏他的孤傲,当得到新老师马德保的认可后,尽管心里鄙视他但表面却表现得对马德保十分忠心。林雨翔信口把书名文名乱扯一通,就是希望心仪的女孩Susan能对自己刮目相看。当获得作文大奖,自觉高人一等。坐上了文学社社长的位子之后就等不及到处炫耀。但是,高中之后因为偏科成绩下降,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还要遭受老师的责难,就顿觉郁郁不得志,沮丧而郁闷。虽然霍尔顿和林雨翔的追求并不一样,但他们都因为一个少年判断和理解力的局限性,社会不良风气等选择了不现实的理想追求,而偏激,怯弱等性格特点更加深了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二.霍尔顿和林雨翔的性格分析   霍尔顿首先有着少年敏感 、焦躁和不自信的青春期心理。 比如他在斯宾塞老师家的种种表现,“房间里到处是丸药和药水,鼻子里只闻到一股维克斯滴鼻药水的味道。这实在叫人泄气。我对生病的人反正没多大好感”,(2010,p.15)“‘再好没有’,我打心眼里讨厌这个词儿。完全是假模假式。我每次听见这个词儿,心里就作呕”(2010,p.18);三番五次想打电话给琴,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掩饰自己不敢给她打电话的胆怯和不自信。“时间太晚了” “我当时情绪不对头”“不过我当时没那心情。干这种事,你真得心情对头才成”。因为尊敬的安东里尼先生抚摸了他的额头,就怀疑他是个同性恋者,落荒而逃。但事后又有点后悔,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心里想着这一切,越想越泄气。我是说我开始想到我或许应该回到他家去。或许他只是随便拍拍我的头。反正我越想这件事,心里就越泄气,精神也越沮丧。”(2010,p.230)其次他也畏惧进入到他所憎恶的成年人社会中去。如他热衷于去看一成不变的木乃伊;即便他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也只是想让孩子们永远生活在真空中,免受成人世界的污浊影响。霍尔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