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十大学术热2006中国十大学术热点.doc

2006中国十大学术热2006中国十大学术热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中国十大学术热2006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热点一: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世界研究交汇互动   入选理由:2006年,学术界“和谐思潮”涌动,不同学科、主题各异的“和谐”研讨会频繁召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和谐”冠名的论文多达13000余篇,堪称本年度中国第一大学术热点。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学术界形成了“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三种思潮交汇互动之势。第一,和谐社会研究呈现多学科并举局面,和谐的学术涵指/意指不断拓展,主体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异质性研究渐成学术新热点。第二,“和谐文化热”与“国学热”并举,形成“国学热”与“和谐文化热”学术合流的情势。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学术合流为“和谐社会”研究提供了精神资源,进而为国学的振兴提供了时代契机;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相关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第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三种视界历史交汇,三种研究激荡融合。学者们指出,应该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线,放到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和全球大视野中来考察研究。所谓文化大背景,就是要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文化复兴结合起来;所谓全球大视野,就是要把社会和谐进步、国家和平发展与世界和谐共生结合起来,寻求“个人梦”、“中国梦”与“世界和谐”的统一。显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崭新平台。   相关链接:   1.高静文:《社会系统论与和谐社会建构》,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何萍:《论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载《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   3.陆自荣:《和谐合理性:儒家文化合理性》,载《学术研究》2006年第10期。   热点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回应   入选理由:2006年,党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回应。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性和实践性、描述性和对策性的研究与讨论。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了面对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国家宏观公共政策重心的一次调整;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公共政策议程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的综合改革,增强中国农业、农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有力地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向更高层面发展。从学术界热议的问题看,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形成新机制、塑造新风貌,将是近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   相关链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载《光明日报》2006年2月22日。   2.温家宝:《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载《求是》2006年第18期。   3.杜青林:《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7日。   4.姜作培、陈峰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热点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化   入选理由:2006年,社会主义荣辱观之所以成了各级政府、公众以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缘于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学术界通过多视角的研讨与探索,推进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以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主要表现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要规范,将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相统一,由于比较注重规范的提炼和遵守,对个体内在德性就显得关注不够,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实现了规范论与德性论的完美结合。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道德的关系问题。一些学者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了“养民知耻”、“礼义廉耻”等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从心性、修养层面深化了道德的主体精神,这也与价值多元化、个人观念张扬的时代氛围相符合。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和谐社会、诚信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多数学者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公民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