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老人传》教学题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学习文本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 2.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保留“本真”,不断追求“纯净”人生,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 预习检测: 正音: 佣 辍 臼 调和 媵 榻 饬 绾 褰 衅 作者简介 周容,字茂三,又作茂山, 号躄(bì腿瘸)堂;明末清初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 背景介绍 作者周荣生活在明末清初,国变后曾一度削发为僧,矢志不仕清。在其前半生,朝廷多变故,明清易代之际更有弃亲背友,丧志失节之事。文中芋老人列举贫人名成弃妇、同学得举绝交、士子为吏忘廉三事之后,谓“是犹可言也”。下面是讲不可言的,意即不能容忍的第四件事:“前代”有朝廷内外官员,“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 ”,官气十足,而“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这里说到“事变中起”,更说到“信孽外乘”恐怕举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字眼。而所举的事情, 也不再是一件,而是一大堆。那么,芋老人的这番议论,岂不正是作者针对明清易代之际大量发生的这类丧失大节的事情而发得愤慨之言!即使但就本文来看,有了这样一段,文章也就有了更强烈的警世、醒世的力量。 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谁能够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保留一份“本真”,不断追求“纯净”的人生。如果说“少”,那么这样的“追求”弥足珍贵;如果说“多”,那么这样的“保留”是高贵的人生。姑且我们不作评论。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周容笔下的“芋老人”,听他的一番真知灼见。 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疑。 2.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3.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共同学习补充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译文: 芋头老人,是慈水祝渡人。儿子外出做佣工,独自和老太太住在渡口。一天,有个书生在(他家)屋檐下避雨,衣服衣袖都湿了,(显得)很单薄,身影于是就看上去更消瘦。老人请他进屋坐,(才)知道他是从县城参加童子考试后回家。老人略微有点文化,和他聊了很久,让老太太煮芋头给他吃。吃完了一钵,再来一钵又吃完了,(他的)肚子因此饱了。笑道:“日后不会忘记老人家的芋头的。”雨停了,告别离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十多年后,(那)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然让厨师做芋头来吃,(尝了尝)停下筷子叹气说道:“怎么原来祝渡的老人家的芋头就又香又甜呢!”让人寻访那对老夫妇,(并)用车接他们来家。地方的文武官员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老人和丞相有旧交,(便)邀请相见,行平等之礼。(老人的)儿子便不再做佣工了。来到京城,丞相问候他们说:“不忘原来给芋头的人,今天仍要麻烦你家老太太再煮芋头啊。”一会儿老太太煮了芋头给他吃,丞相也(尝了尝)停下筷子说:“怎么原来的芋头就又香又甜呢!” 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