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官窑研究

南宋官窑研究 12级文博专业 安磊磊摘 要:在中国陶瓷一万多年延绵不断的发展史上,宋代堪称一个高峰期。当时因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对陶瓷器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名窑迭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宋代瓷器生产的最主要特点是开始出现了官办和民营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窑场。广义上的官窑系指官方设置的专门烧造宫廷、官府用瓷的窑场,这里所说的官窑是狭义上的官窑,即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的官窑。 关键词:官窑 南宋官窑 瓷器 官窑是指由官府烧制专供宫廷用瓷的窑场,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严禁在宫廷以外使用。素有“旧官”与“新官”的分别,前者是指北宋汁京(开封)官窑,后者是指南宋杭州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我们通常所说的官窑,是指南宋官窑。 1.文献记载与发掘 南宋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曾提到“宣政间(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有关官窑最早的记载。北宋汁京的官窑,据《饮流斋说瓷》记载,开封官窑瓷器“体薄色青,有带粉红者,浓淡不一,有色带白而釉薄如纸者。大观中,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有蟹爪纹,紫口铁足,盖其胎本紫色也。”曾有人据此推断而认为北宋官窑即是指汝窑,虽然具体窑址没有找到,但依据文献的记载和当时瓷业的盛况,北宋官窑应该是存在的,欲窥其真实面貌,还有待日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北宋覆灭后,高宗南渡,定都杭州。南宋朝廷沿袭北宋遗制,重设御窑厂。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具体提到:“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体矣。”[1] 对南宋官窑所产瓷器,明代的高镰在《遵生八笺》中做出了如下描述:“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2] 二十世纪初,郊坛官窑遗址即在杭州南郊鸟龟山下为人发现。此后,对南宋官窑的研究,多集中十修内司窑。作为宋室南迁后在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修内司窑无疑对宋代瓷器,乃至对宋代历史变迁、礼仪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修内司窑址迟迟未能发现:直到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偶然发现,为修内司官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3] 此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十1998年_5至12月和1999年10月到2001年3月,先后两次对老虎洞窑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经过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同老虎洞南宋地层应为叶真《坦斋笔衡》所记的“内窑”,也即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修内司官窑[5]。2006年,随着一件带有“庚子年……匠师……记修内司窑置”等铭款的粉青釉荡箍的发现,老虎洞窑址南宋地层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身份终十得到确认[6]。 制作工艺及技法 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无论是在胎釉和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加上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除了垫饼烧的以外,支钉烧的器物底足也可见棕褐色支烧痕。晚期用垫饼托烧的也见有一些灰白色胎的,这种胎上常刷以酱色护胎釉,因此烧成后也有“紫口铁足”的效应。釉面的开片网罗全器,经艺术素养高的宋代工匠们巧妙的双手,人为地把它变成一种釉面装饰,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冰裂纹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调的器物增添了天然的美感。 早期南宋官窑与汝窑一样,采用支钉托烧,但支烧痕呈圆形,数量也比汝窑器多,大器可达到20个,而且单双数都有。晚期多采用垫饼托烧。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窑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几层甚至十几层,釉的厚度甚至超过胎骨。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青灰、青黄、灰绿、黄绿和炒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以蟹爪纹为主,也有冰裂纹等,大多是较稀疏的浅黄色开片。在开片中以暗红色的所谓“鳝血纹”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纹再次之。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