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第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略管理第一章.

企业战略管理 上课时间:周三56节 双周五56节 上课地点:8301 授课教师:秦曼 联系方式:qinman820720@126.com 教材: 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参考书: 1. [美] M.E.波特著. 竞争战略.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美] M.E.波特著. 竞争优势.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 [美] 迈克尔.库苏曼诺,康斯坦丁诺斯.马凯斯 编著. 下一波经济的战略思考,杨荣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教材与参考书 授课与考核方式 授课方式 1、原理讲解 2、课堂讨论 3、案例分析 考核成绩计算办法 平时成绩:30% 其中: 专题讨论,课堂发言 10% 课外作业、案例分析 10% 考勤 10% 期末考试:70% 1、考勤10% 不定时考勤,缺一次扣2分,缺三次以上(含),考试为不及格。 2、作业及案例讨论20% 布置3次左右练习作业,组织3次左右案例讨论,缺一次扣3分,表现积极者可最高奖励5分。 3、期末考试70% 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 哇,好多钞票!我也要! 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 你认为企业战略应该是什么? 你最希望从本课程学到什么? 战略管理是管理科学领域中出现较晚的学科,其思想渊源却很悠久。 战略管理是成功导向十分鲜明的学科,以探求成功的原因作为学习和研究的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不能,也不可能为企业提供唯一正确的抉择。它的主要作用是启发管理者注意到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检核自己的战略思路。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战略,但战略规划的确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M.Oster) 一、学科特点 战略性思维的形成 战略分析逻辑的掌握 战略分析工具的掌握 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本课程的预期收获 战略思维是一种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的学问。他可以使我们跳出行业看行业,站在圈外看圈内,跳出企业看企业 具有全局性、整体性 :长远性、前瞻性 :重点性、关键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究其本质而言,战略思维属于一种“理性的反省”的哲学思维,其作用主要是培育智慧(抓大放小、舍得、战略分析)发现真理、印证价值(知行合一) 25 1、战略思维的形成 “人无无虑,必有的忧。”说的就是有关现在与未来的战略性思维。 ????? “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这是对未来视野的最高要求——“一世”的时间跨度。 ????? “谋定而后动。”同样是战略性思维. 战术性思维 战略性思维 例子:海天黄豆酱 对于个人发展,战略思维可能有用 毕业后,您希望在什么领域发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20年后您将怎样生活? 是哪些原因导致或者影响了这一决定? 实现这一理想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您已经做了那些准备?在大学剩余的阶段,还将准备些什么? 成功的战略= 29%判断力+1%逻辑分析+70%执行力 2、战略分析逻辑的掌握 3、战略分析工具的掌握 当今环境:竞争白热化、需求个性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高级化、…… 环境的变化,改变着创造价值的方式并对组织提出新的要求,使企业不可能简单地沿循旧路获取成功。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获得长远发展,企业须要搞战略管理。建立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目的。 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SM)? 竞争优势:指一个企业能够以比别的企业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价值(成本领先)或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高的价值(差异化),这个企业就相对于别的企业有了竞争优势。 持久竞争优势:是指企业能够实施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或模仿成本很高的价值创造战略。 ——迈克尔.波特 49 31 20 100 1912年世界100强 被收购、或破产 仍生存,但不再是世界100强 1995年仍是世界100强 持续竞争优势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挑战! 企业的共同梦想 荷兰壳牌公司的公司寿命研究结果 企业生命——美国中小企业 企业生命——美国大型企业 美国企业破产的原因 中美企业寿命对比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成长型企业的烦恼 生命周期的挑战 快速成长:过程(量的积累,质的飞越)。本田、三洋、麦当劳、苹果、微软、三星:20-30年;康柏:四年→美国500家,又用五、六年,1994年→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苹果五年。 做大做强:过程(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制度组织结构由低到高)——量与质的统一。 长盛不衰:“长青树”-笑到最后 企业的共同梦想 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40——50年 1970年《财富》全球500强的公司,到1982年有1/3销声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