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12月16-31日)
2016年12月16日
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届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中“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疑是民间疾苦声音”“诗画极富生活气息”等关键信息,考生可从题材、构图、艺术形式、抒情等方面,提炼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可知,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代”,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社会秩序稳定,商品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与繁荣,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来的是市镇规模的扩大与市民阶层的壮大,这些都促进了郑板桥所处时代的文化艺术的兴盛;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说明他受到了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其“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晚年靠卖画为生”,说明此时江南的生活已经很世俗化,文化艺术已经为世俗生活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
【解题必备】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见下图)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
B.宋明理学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和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D【解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的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艺场所。二者具有世俗化的倾向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A、C项无法体现;B项与世俗文化不同。所以答案选D。
2.D【解析】本题涉及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的变化,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宗教壁画反映的是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大一统、经济高度繁荣,壁画反映出幸福和祥和;宋朝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为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壁画中也有体现。故答案为D。从不同时期壁画的主题来看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A、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