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角赵”轶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角赵”轶事.doc

“三角赵”轶事   南模,历史悠久,文革前名气颇盛,曾有“一只脚进南模,半个身子入交大”之说。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南模对优秀教师实行高薪制,因此名师很多,比如物理教师俞养和、贾冰如,化学教师徐宗骏、沈克超,历史教师沈起辉,数学教师吴宗初等,均为学术渊博的名师。在那个时期,上海交大的一些老师,宁愿放弃副教授的职位也希望到南模任教。   然而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一些优秀教师先后调入大学,致使南模损失不小,时任校长沈同一说:“南洋模范是一碗馄饨,现在馄饨都被捞走,只剩一碗汤了。”沈校长这话不尽其然,其实也还留下了若干大“馄饨”,比如赵宪初。他在南模那些年,使学生受益匪浅。   教三角唱三角   赵宪初在南模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三角赵”。据南模校友称,他得名“三角赵”,与文革时期发生的一段轶事有关:   “文革”期间,赵宪初进了牛棚,成了一头“老牛”,整日在操场一角,用一台破旧手动抽水机抽防空洞里的积水。1970年春,南模接到市里的通知,说是著名美籍华裔教授、南模校友郑绪云,要回母校看望赵先生。当时赵宪初照例在操场上抽积水,学校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突击“解放”。几天后,郑绪云教授如约而来。二人见面后,郑教授向赵先生深深一鞠躬,随即摇头晃脑,背诵起一段三角公式,接着说:“中学的许多课程我都忘了,唯独赵先生教过的三角公式记忆犹新。”   自此,“三角赵”之名便在上海教育界广泛流传。   赵宪初讲课,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枯燥的数学讲解得生动有趣,令人难忘。在两院院士王选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赵校长那一口生脆的上海话。他说,先生教三角,上课从来是笑呵呵的,他把俄国数学家罗勃契夫斯基叫成“萝卜吃死鸡”。他教抛物线“parabola”,上海话就是“怕老婆啦”,对数上面的首数(characteristic)与尾数(mantissa)乃是“刻一刻立刻知”与“问点啥”。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把数学公式编成沪语歌。他用上海话拉着长腔,慢悠悠地领唱,全班弟子跟着合唱:“X,等于/2A分之/负――B/正负/开方/B――方/减――4AC――”最初,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说这是什么呀,比上海滑稽戏还逗乐!他平时最爱笑,而此时却敛了笑容,严肃地念下去。念到第二遍时,笑的人少了;第三遍时,有人轻声跟着他念;到第四遍,全班学生都晃起脑袋,唱了开来。   赵宪初的教学方法是从摸索中得来。刚教初二年级数学时,代数和平面几何中,公式特别多,学生记不住,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尽快牢记枯燥的数学公式,他用颇为幽默的语调,把一些基础概念和公式讲解得非常透彻;对必须记住的公式,他也不主张死记硬背,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一遍又一遍地带领学生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记忆。   对付三角公式,赵宪初更有绝招。他把许多公式连在一起,一念到底,听上去俨然是一首江南小调。每逢节日联欢,学生请他表演节目,他就指挥大家齐念公式,场面颇为壮观,成为联欢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这样,他教三角,唱三角,还编著了《高中三角》,成为名副其实的“三角赵”。半个多世纪来,他领头背数学公式的有趣声调,被几代学生津津乐道,有位校友甚至还请人谱写曲子,以使赵先生的沪语公式歌流传下去。   主张“悦而学”   赵宪初勤于研究课堂和学生,从中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上海名师顾泠沅讲过一件事,说很早以前,他和赵宪初一起听公开课。讲课的教师课讲得糟,众多听课者都打起了瞌睡,唯独赵宪初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倦。大家奇怪,课后向他请教。他说:“我一边听一边分析,这堂课为什么会上成这个样子,脑子一开动,当然就不打瞌睡,而且大有收获。”   赵宪初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要能以理服人。他曾碰上这样一件事:初二年级有位学生,个性倔强,天生好动。一天,又与上课的老师卯上了,老师不得已,把他拉到教导处,请赵宪初处理。赵宪初把学生留下,和颜悦色地询问原委,不料这位学生全无悔错之心,振振有词地说是老师的错。赵宪初和他理论一番后,渐渐按捺不住,最后只得以势相压,强迫他去认错。   这是赵宪初教育生涯中,惟一一次“失败”的经历。从这件事中,他体会到:身为教师,应该要理解学生都有自尊心,用压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万不可取的;思想教育不能奢求立竿见影,要给对方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后来处理类似问题,他再也没有“失败”过。   赵宪初一贯反对“困而学”,主张“悦而学”,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对智力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他主张教好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他认为,如果在中小学里,有一个较低的基础要求,能同时让所有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在个性所长方面,有充分发挥潜力的余地,那么,一方面读书太苦的情况可以缓解,另一方面,多样的人才可以出来。他呼吁老师高抬贵手,不拘一格育人才,发挥学生的个性。他主张改革考试方法,把“多学一些,少考一些”,提到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