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时1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苏教版必修二.doc

高中化学课时1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苏教版必修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课时1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苏教版必修二

第1单元 课时1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 2.通过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发现利用年代与冶炼方法的对比,了解化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3.以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过程为例,了解在实验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过程,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金属的认识历程;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以金属的发现及对酸碱的认识发展为例,从人类对具体物质的认识、认识技术的更新、理论的发展等三个维度,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 从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历程中,在两个典型事例中让学生回顾与总结相应的化学知识,同时感悟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本节课对事例本身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基于学生的已学知识作了一定程度的系统化与提升。 四、教学过程 [导入]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化学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因而它也是一门发现物质、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化学发展的历程,来认识人类是如何发现、认识与创造物质的。 [板书]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一、发现物质 [交流与讨论](ppt:2) (1)你认为金属开发、利用的时间先后与其活动性存在怎样的联系? (2)结合你学过的知识,选择几种金属(如钠、镁、铝、铁、铜等),指出它们的冶炼方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通过比较你是否发现一些规律?尝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释它们。 [总结] (ppt:3 [巩固练习] (ppt:4) 1.在工业上常常采用下列四种方法冶炼金属: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法(或H2或CO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这四种方法在工业上都有典型的应用实例。(1)古代的湿法炼铜;(2)古代的火烧孔雀石炼铜;(3)现代的铝 热法炼铬;(4)现代的用氧化铝炼铝。其中金属冶炼方法与实例对应关系不 正确的是( B ) A.(1)① B.(2)② C.(3)③ D.(4)④ 2.金属冶炼的实质是( BC ) A.金属元素失去电子 B.金属元素获得电子 C.金属元素被还原了 D.金属元素被氧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发现时间、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认识科学探索的历程与方法,领会科学规律的指导意义。并让学生体验从宏观现象分析到微观特征解析的认识过程。) [过渡]人类在发现物质的同时,也不断地认识、研究和利用物质,酸碱是化学中很常见的两类物质,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呢? [板书]二、认识物质 [阅读]教材第93-94页《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 [思考与讨论] (ppt:5) (1)人类认识酸碱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的历程) (2)过去你是用哪种理论来确定酸碱的?(酸碱电离学说) (3)按照酸碱的质子理论,结合学过的知识,你认为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物质? A、H2SO4 B、NaHCO3 C、Na2CO3 D、NaOH (酸:H2SO4;碱:Na2CO3 、NaOH;两性物质:NaHCO3) [设问]人类对酸碱的认识是否会到此为止? [讲述]在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Lewis)提出了著名的酸碱电子理论;此外,在化学史上还出现了“酸碱溶剂理论”、“酸碱氧化物——离子理论”、“酸碱正负理论”等(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继续查阅资料)。随着理论的创新、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酸碱等物质的认识还将不断深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化学进步的历程: [资料1] (ppt:6~11) 化学发展史与测定技术演变: (2)微观结构观测仪器:(ppt:6~11) [讲述] 1.古代的化学是实用的化学,是各种化学工艺知识的积累。如:制陶、制玻璃、冶金、酿酒、染色等。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和炼金术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2.近代化学: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 Boyle)首次赋予“元素”以科学的定义;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Dolton)提出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A.Avogadro)把“分子”引入道尔顿的原子论,提出了分子假说。促使道尔顿的原子论发展为完整全面的原子-分子论。 3.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现代物理技术在化学中应用,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