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本课考点: 一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 建立的史实 二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群雄割据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春秋时期:制度破坏、地位丧失、争霸战争 秦朝的统一 意义: 结束混战,空前统一 特征: 巩固措施: 制度形成, 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基础。 条件: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战国时期: 争霸夺权、各国变法 过程: 前221年,嬴政灭六国(疆域) 权力的高度集中 构成: 中央:①皇帝制 (皇权至上,家天下皇位继承) ②三公九卿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地方: 郡县制(郡,县两级,长官由中央任命,不世袭) 选拔和考查官吏制度 细密严苛法律 影响: 修长城,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字 1.群雄割据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75年-前221年) (1)春秋时期: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5年 (2)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秦灭六国 表现: ②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③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①诸侯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现象频繁(制度破坏) 表现: ①大国国君改号称“王”,卿大夫夺位 ②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秦商鞅变法) 2.秦国统一 (时间:前221年,秦灭六国) (1)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 (2)意义:结束割据混战局面,建立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国 (前230年) 韩国 (前228年) 赵国 灭魏 (前225年) 灭楚 (前223年) 灭燕 (前222年) 灭齐 (前221年) 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央: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 特征: 2. 构成: ①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 ,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 (始皇帝由来见教材7页材料)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君主权力集中另一体现 (2) 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务. 作用:三方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避免官吏专权, 保证权力集中皇帝之手. 三公之下还有许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 地方: (1) 皇帝制度 郡县制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九卿 地方:郡县制 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为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郡尉 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乡、里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郡县长官都由中央任命,不世袭. 3. 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直达百姓. (1)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中央派专职官员监督、视察,上报结果 (2) 细密、严苛的法律 (轻罪重刑) (目的、作用) 4.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中国以后的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B.官员年终自报政绩 两者相结合 (3) 修长城,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群雄割据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春秋时期:制度破坏、地位丧失、争霸战争 秦朝的统一 意义: 结束混战,空前统一 特征: 巩固措施: 制度形成, 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基础。 条件: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战国时期: 争霸夺权、各国变法 过程: 前221年,嬴政灭六国 权力的高度集中 构成: 中央:①皇帝制 (皇权至上,家天下皇位继承) ②三公九卿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地方: 郡县制(郡,县两级,长官由中央任命,不世袭) 选拔和考查官吏制度 细密严苛法律 影响: 修长城,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