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新课标解读课件
教学建议 恒稳态模型 所有的观测者,不管他们处于宇宙何处,看到的宇宙的图景都是一样的。 大爆炸模型 宇宙最初是一个炽热的和亚原子粒子构成的致密球体。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的划分: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思考: 哪一幅图最能代表长江下游的河床剖面? 下游河段由于流速缓慢,河流泥沙大量堆积,从而河谷显得平坦,下游的河床显得宽广,主要是下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侧蚀的缘故 思考: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七、 水循环的意义 能量: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运输作用,缓解各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物质: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和补充,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无机盐。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通过水体在地表的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五、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三、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不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湖南省(湘)、湖北省(鄂)、江西省(赣)安徽省(皖)、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和上海市(沪),大体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网密布。长江三角洲。淮河的治理。 丘陵、低山范围很大。江南丘陵,井冈山、庐山、黄山、衡山。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梅雨、伏旱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要求 标准 调查本地面临的环境问题,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方面的小论文,并进行展示、交流。 1.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3. 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习要求 标准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当地行政官员、企业领导、居民等,就本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结合实例,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行动,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要求 标准 帮助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1. 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 2. 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要求 标准 地理3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的世界地理及中国地理中所学习的区域,加深对区域的理解。 1. 认识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特征。 2. 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 通过比较,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要求 标准 1. 选择特征差异较为显著的世界或中国的两个区域,比较两者的差异。 2. 模拟赴不同区域的旅游,描述这些地区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不同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1. 运用案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要求 标准 收集当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