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六章练习题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2小题,每题2分)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具有生物净化能力的一组是 (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产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B.物种的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的污染和改变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C. D.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
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kg
C.25 kg D.15 kg
11.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 )
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
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
12.【07 广东高考理基】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A.恒温培养箱里 B.药品橱旁C.窗台上 D.冰箱冷藏室里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温室气体 B.需要能量驱动
C.具有全球性 D.不依赖于水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8.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0.自然界中的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型肉食动物繁殖能力低 B.它们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
C.这些动物被人类大量捕杀 D.受栖息场所的限制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