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相变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公告 考试科目:固态相变原理及应用 时间:2010年1月14日(周五)上午1,2节(8.00~9.40) 地点:材料馆101 马氏体点阵常数和碳含量的关系 §4.2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2)表面浮凸现象和不变平面应变 (2)表面浮凸现象和不变平面应变 ③ 惯习面和不变平面 ④ 不变平面应变 (3)马氏体和奥氏体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② 西山关系: (4)马氏体相变的变温性 (5)马氏体相变的可逆性 (1)无扩散性; (2)表面浮凸和共格性; (3)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4)变温性; (5)可逆性;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4.3 马氏体的形态及其亚结构 奥氏体化温度: * 对板条宽度没有影响 显著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板条群大小随奥氏体晶粒增大而增大,但对马氏体板条宽度几乎无影响。所以一个奥氏体晶粒内生成的马氏体板条群的数量基本不变。 淬火冷却速度: * 细化马氏体板条 随淬火冷却速度增大,马氏体的板条群径和同位向束宽同时减小。所以,淬火时加速冷却有细化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的作用。 形貌总结: 温度↓、碳含量↑: 形貌:板条状→蝶状→片状→薄片状; 亚结构:位错→孪晶; 惯习面: {111}γ→{225}γ→{259}γ; 位向关系:K-S → 西山; T0、Ms、As和合金成分之间的关系 (4)原始组织 (5)外力因素 §4.3.5 工业用钢淬火马氏体的金相形态 (2)中碳结构钢中的马氏体 (3)高碳工具钢中的马氏体 §4.4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4.4.3 应变诱发马氏体 §4.4.4 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 原因: §4.5 马氏体相变动力学 §4.5.3 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作用: §4.5.4 奥氏体的热稳定化 奥氏体热稳定化影响因素: 温度的影响:等温温度越高,热稳定化程度越高, 但超过一定限度后,随等温温度的升高,热稳定化程度下降。 已转变M量:随M量的增多而增大。主要由于M形成时对周围A的机械作用。 停留时间:一定温度下,停留时间越长,奥氏体稳定化程度越高。 化学成分:C ↑,有利于热稳定化;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V)促进热稳定化。 奥氏体热稳定化的本质: §4.6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模型 §4.6.2 G-T 模型 第二次切变 §4.7 马氏体的性能特点 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4.7.2 马氏体的塑性与韧性 §4.7.3 马氏体的物理性能 作 业 1、简述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奥氏体稳定化的现象。 2、请画出板条状马氏体显微组织构成示意图;并简述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的亚结构和临界分切应力以及与奥氏体和马氏体强度的关系;对比说明板条和片状马氏体各自的机械性能,解释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奥氏体的热稳定化是由于在适当温度停留过程中,奥氏体中的碳、氮原子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形成柯氏气团,从而强化了奥氏体,使马氏体相变的阻力增大所致。 A机械稳定化本质: 当变形度较大时,在奥氏体中形成大量亚晶界和高密度位错区,奥氏体产生加工硬化,屈服强度提高,阻碍切变过程,从而使奥氏体稳定化。 §4.6.1 K-S 均匀切变模型 三个步骤: ① 第一次较大量的均匀切变 (主切变): 第二次小量切变: 晶格调整: 图4-22 K-S 切变模型 K-S切变模型可以导出所测得的点阵结构和位向关系,但按K-S切变模型产生的表面浮突与实测结果不符,并且不能解释惯习面为(2 2 5)γ和(2 5 9)γ的马氏体的切变过程。 G-T 模型为两次切变模型: 第一次切变 为宏观均匀切变,发生宏观变形,产生表面浮凸;并发生点阵改组,形成马氏体点阵结构。 为微观不均匀切变,也称为晶格不变切变,可以是滑移,也可以是孪生。 切变的结果,无宏观变形,晶格不变。同时,降低了应变能(应力松弛),在马氏体内产生位错或孪晶亚结构。 图4-24 晶格不变切变示意图 G-T模型比较圆满地解释了马氏体相变的点阵改组、宏观变形、惯习面、位向关系和晶内亚结构等,但仍不能解释惯习面是不变平面以及低、中碳钢的位向关系等问题。 钢中马氏体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高硬度和高强度 §4.7.1 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 淬火钢的最大硬度与碳含量的关系 1 高于AC3 (ACcm)淬火; 2 高于AC1淬火; 3 马氏体的硬度 C%↑→ 硬度↑ C 0.6%以后,淬火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