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煌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胃炎白某某,女,38岁,家住塘洲镇棚下村,2009年9月4日诊:电子胃镜示:胃角、胃窦见少量粘液附着,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幽门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胆囊壁毛糙。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脉弦缓偏滑,舌淡苔薄黄腻水滑,诉:头昏重,口腻乏味,咽喉微不适,胃脘微胀,偶有心悸,大小便如常。半夏30g,厚朴15g,苏叶10g,茯苓60g,甘草10g,生姜30g,党参15g,白术15g,扁豆15g,七剂日二次。辨证思路:两方组成皆有厚朴、生姜、半夏,意在化痰饮、行滞气,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人参甘草,甘缓益中,方药主治偏重于中焦胃脘。半夏厚朴汤加茯苓、苏叶,加重化痰行滞,方药主治偏重于上焦咽喉食道。该患者胃脘胀,又有咽喉不适,病位定于中上焦,所谓“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所以胃病患者多见咽喉不适症状,而检查又有充血水肿,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充血水肿乃是痰饮的微观表现。凡物理检查有充血水肿的病理特征,在舌可见到舌苔湿润水滑、苔腻的舌象,在脉可见到右寸微浮,右关弦的脉象。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风疹肖某,男,47岁,中学校长,2009年8月10日初诊。全身皮肤风团而痒,瘙痒难忍,已一周,色浅红。脉右沉细数,左寸关沉细、尺细数。舌淡暗,苔薄白。予: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防风15g,防己15g,地肤子15g,白芷10g,荆芥10g,土茯苓30g,蝉蜕6g,石膏30g,甘草10g,板兰根15g,五剂,日三服。服药第三天,患者来电诉病已痊愈。胡某,女,46岁2009年8月26日。诉全身皮肤瘙痒已四五天,诊见散在性大小不等红斑,脉细微弦数。予:银花10g,土茯苓15g,玄参15g,生地15g,白芷10g,威灵仙10g,花粉10g,甘草10g,防风10g,丹皮15g,荆芥10g,三剂。二诊:2008年8月27日。诉上方无明显效果,皮肤瘙痒,红斑不退。因汗出甚洗凉水澡后,皮肤瘙痒,虽然天气熬热,但汗出少,四肢麻木,吹空调和风扇瘙痒红斑加重。?脉沉细数,略弦。舌淡,苔黄。予:当归10g,桂枝15g,白芍12g,细辛10g,通草10g,甘草10g,生姜30g,大枣30g,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苦参20g,石膏20g,大青叶20g,三剂。辨证思路:两例均为荨麻疹导致的皮肤瘙痒证,主方均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味,原主治阳明湿热发黄之症,应用本方的辨证要领在于辨识“郁热在里”。案一患者素来嗜酒,酒酿湿毒所致,脉右沉细数,系湿毒内蕴,肺气宣发不畅,左寸关沉细、尺细数,系气机疏泄不利,瘀热在里,故治以疏风清热、解表化湿,取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消风散的化裁。案二患者初诊无效,误在问诊不详,虚实辨别不明。脉细微弦数,系气虚在里,营卫不谐。二诊据脉象勘误,加上问诊详细,了解病人素有怕冷怕风感,遇风寒则发作更甚,故断为瘀热在里,阳郁湿阻,脉象沉细数、微弦,乃虚阳上浮在表的假象,故治以温经通阳,疏风解表。取方当归四逆汤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大青叶凉血消斑。4、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案一:2009年8月26日下午五点半,邻居龙老太太来诊,体温38.9℃(腋温),诉头痛,咳嗽,脉现浮数有力,舌红。辨为风温发热。拟黄煌老师经方论坛发表的退烧经验方: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10g,银花20g,一剂,嘱多煎水,频服。晚上八点复诊:体温38.3℃(腋温),诉已服药三次,微有汗出。次日一早再诊,患者体温37.5℃(腋温),诉头痛、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脉浮数,舌红。继用上方加杏仁、青蒿。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30g,银花20g,杏仁15g,青蒿30g,一剂,煎服法如前。案二:徐某某,女,32岁,住经四路,2009年8月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自己也感染上了发烧,测量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大小便如常。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要求多抓几付中药与家人共用。取黄煌老师经验方加味: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银花20g,甘草10g,芦根30g,杏仁15g,青蒿30g,四剂?煎药机煎好,每包200毫升,日三次服。案三:肖某某,女,41岁,家住万合镇南坑,2009年9月3日初诊,体温37.8℃(腋温),咳嗽,痰黄,咽喉痛,全身疼痛,怕风恶寒,脉浮细数,舌淡润苔白。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30g,法半夏15g,荆芥15g,防风20g,杏仁15g,两剂。2009年9月4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减,痰稀白,咽喉微痛,背胛恶寒而痛,胸闷。脉左细,右细稍弦。舌淡红苔薄黄。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30g,法半夏15g,荆芥15g,防风20g,杏仁15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