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

一、 引言 1.1 目的 根据水湘圩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产分布、矿床类型特征,总结该区成矿规律,编制成矿规律图及成矿预测图,优选预测靶区,并对优选的靶区进行详查设计。 1.2 要求 编制水湘圩地区矿床(点)特征一览表;编制水湘圩地区A-A'地质剖面图(1:5万)(见附表1-1)和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图(见附表1-2)及水湘圩地区成矿预测图(1:5万)(见附表1-3);编写实习报告:《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靶区优选报告》。 1.3 自然地理及前人工作概况 水湘圩地区为水系发育的山区,区内山川走向均大致呈南北。中部为切割十分剧烈的高山区,海拔在1100m以上,山势陡峻,坡度可达25-40度,残坡积物为厚度不大于1-2m并有少许基岩碎块的黄褐色亚粘土。东、西和南部则为低山丘陵区,山势较缓。在砂页岩分布区,残坡积物仍为夹杂着少许基岩碎块的黄褐色亚粘土,单厚度大于3m,有的局部可达10m以上;灰岩分布区,卡斯特地形发育,残坡积物则为红色粘土,其厚度为0-10 m不等。 本区属温带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2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一般为6-7℃,但在山势高峻处的气温则要普遍偏低甚多。年平均降雨可达1500m左右,大多集中在3-8月,其中以5月和6月降雨量为最大。区内植物茂盛,灌木丛生,中高山区和丘陵区均有竹林零星分布。 本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尤以中高山区更为突出,区内除已经开采的矿山人口较多外,水湘区,黄圩和大圩则为仅有的几个居民聚居地。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瑶族等少数民族。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为水稻和薯类。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数手工业作坊和小型商业网点。由于山区丰富水利资源的逐步利用,已修建了小型水电站,渔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XXXX年,某地质队曾在本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进行了同比例尺的地面磁测、地面伽玛测量、重砂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综合方法找矿工作。同时对已知矿点和新发现的矿点,相继进行了地表检查与初步评价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XXXX年,某地质队根据上级下达的“为确保XXX铅锌矿山的生产和延长服务年限,以满足矿山产量大幅增长的需要,必须提早做好扩大后备储量的勘探工作”这一指示精神,对该中型铅锌矿床(22号)第三中段以上局部有望地段及其以下的深部,进行了相应的勘探工作。并于XXXX年底交了勘探报告,扩大了矿山的后备储量以及进一步找矿的远景。XXXX年,某地质勘探队与某矿床所、某学院共同协作,对这一典型的基础地质与矿床成因等有关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对本区南部的小型矿床及一些重要的矿点和矿化点,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并对化探样品进行了系统检查。 二、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本区地层从老到新为: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见表2-1) 表2-1 水湘圩地区地层简表 第四系(Q) 粘土,砂质及砾石,厚18m 二叠系(P) 上统(P2) 砂页岩及含锰硅质岩,厚60-72m 下统(P1) 灰岩,硅质灰岩及深灰色灰岩,厚228-269m 石炭系(C) 上统(C3) 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厚235m 中统(C2) 白云岩,厚293m 下统(C1) 梓门桥组 灰黑色白云质灰岩及硅质灰岩,厚150m 测水组 炭质页岩夹砂岩,厚57-165m 石磴子组 薄层灰黑色致密灰岩及灰色质纯灰岩,厚180-300m 孟公坳组 上部为页岩,厚35-100m,下部为深灰色致密灰岩及瘌痢状灰岩,厚180-300m 泥盆系(D) 上统(D3) 岳麓山组 含铁石砂岩及页岩,厚110-150m 锡矿山组 中厚层灰岩及癞痢状灰岩,厚160-149m 佘天桥组 泥质灰岩偶夹页岩,厚203-360m 中统(D2) 棋子桥组 白云岩夹青灰色致密灰岩,厚240-370m 跳马涧组 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底部有底砾岩,厚200-270m 寒武系(∈) 砂岩,板岩,硬砂岩及硅质岩,厚3275m 震旦系(Z) 砂岩夹页岩,厚1451m 震旦系(Z):仅分布于图幅的中北部。地层总体走向为东北—南西向,主要为一套遭受轻微变质的砂岩和页岩组成。这套地层构成本区的北东向基底褶皱的核部。 寒武系(∈):只分布于图幅的中北部。该地层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主要由砂岩和页岩互层组成,亦遭受轻微变质。这套地层构成北东向基底褶皱的两翼。寒武系与其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泥盆系(D):主要分布于图幅的东部和西南部,花岗岩舌状侵入体以北也有部分出露。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砂岩组成。泥盆系在本区只在上统(D3)和中统(D2),缺失下统(D1)。中泥盆统可分为两个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