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位论文_草麦造纸污水处理设施初步设计课程设计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水处理设施设计与运行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麦草造纸污水处理设施初步设计
2012年12月16日
目 录
一. 原水(5分) 1
三. 设计目标(5分) 1
三.处理工艺及原理(15分) 1
(一)方案流程图(2分) 1
(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5分) 1
(三)工艺过程及工作原理(4分) 1
(四)在线检测与控制策略(4分) 1
四.设备和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30分) 2
五.高程布置(5分) 1
六.标准设备、仪表技术要求(5分) 1
七.总结(5分) 1
原水(5分)
原污水含纸浆(纤维素)、草屑、泥砂、石灰、木质素、木糖及色素等,浑浊,呈棕色。COD=3000mg/L、SS=3000mg/L、PH=7.0。为可生化性较差的高浓度有机污水。
设计目标(5分)
处理水量:10000m3/d
出水标准:
PH 色度(稀释倍数) SS BOD5 CODcr NH3-N TN TP 6~9 50 50 30 120 10 15 1.0 三.处理工艺及原理(15分)
(一)方案流程图(2分)
说明:(1)格栅为固定细格栅;(2)筛网为固定斜网,60-100目;(3)厌氧池、缺氧池和脱硝池用水下推进器搅拌;(4)活性污泥曝气池为推流式,用隔膜曝气器曝气;(5)混合池、反应池均为隔板式;(6)混合器为螺旋式;(7)至平流沉淀池出水的COD总去除率为20%,SS总去除率为80%;(8)水解池的COD去除率为15%;(9)污泥含水率为95%。(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5分)
(三)工艺过程及工作原理(4分)
工艺过程:原水通过格栅清除水中的草屑和较大的悬浮物,然后原水通过格栅进入调节池通过调节池缓解水的缓冲能力并且是水中物质进行混合来保证水质的均匀和稳定,然后通过引水罐的作用让调节池中的水源源不断的流出再通过泵将水不多的抽出,然后进过筛网将污水中的纤维、纸浆等细小的悬浮物除去,筛网过滤过的水再进入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通过控制水的流速使水产生沉淀去除水中的污泥,处理过的水再经过分水器进入水解池.经过水解池的作用再次去除水中的污泥,绕后处理过的水经过缓冲池进入厌氧池通过厌氧池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然后污水进入缺氧池经水中的有机颗粒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颗粒提高水的可生化性,然后经过处理的污水在进入活性污泥曝气池将水进行净化,净化的水进入竖流淀池进行排泥再次进入混合池与药剂充分混匀进入反应池进行反应最后经斜沉池处理最后出水。
工作原理:
(四)在线检测与控制策略(4分)
在线检测方法:废水?pH )为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是化学中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可间接地表示水的酸碱程度。pH等于7时,溶液为中性;大于7时,溶液为碱性;小于7时,溶液为酸性。用玻璃电极法测定废水的pH。其原理是: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组成电池,在25摄氏度、101.3kpa大气压时,溶液每变化1个pH,电位差改变59.1毫伏,将伏特计的刻度改为pH刻度,便可直接读出溶液的pH值。 (调节池)
(二)平流沉淀池
流量:平均日流量10000m3 /d
3 沉淀池总表面积计算
由 设表面负荷为:q=1.2 m3 /(m2 .h)
Q=10000 m3 /d=417 m3 /h
A=Q/q=417/1.2=347.5 m2
4 沉淀池有效水深计算
取沉淀时间为 t=2.0 h
h=q×t=1.2×2.0=2.4 m
5沉淀部分有效容积计算
V1=Q×t=417×2.0=834 m3
6池长 设v=4 mm/s
L=v×t×3.6=4×2.0×3.6=29 m
7池子总宽度
B=A/L=485.8/29=16.75 m
8池子个数计算
设每池格的池宽b=6 m
n=B/6=3
9校核池的长宽比、长深比
长宽比:L/b=29/6=4.8﹥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9/2.4=12 符合要求
10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设 T=2 h
W=Q×24×(C0-C1)×100/r(100-P0)×2/12=0.125 m3
每格污泥体积为:W1=W/3=0.04 m3
11泥斗尺寸计算、
V=1/3× h4 ×(f1+f2+ (f1×f2)1/2)=1/3×1×(36+0.16+ (36×0.16)1/2)=12.85m3
12沉淀池的总高度
H=h1+h2+h3+h4=0.3+2.4+0.6+1=4.3 m
沉淀池总长度
L=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