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导演思维的生成.doc
第二章 导演思维的生成
2.1生活环境的规训
自2010年底《让子弹飞》冲破六亿票房大关,姜文再次以导演的身份获得大众视野的关注,而剧中周润发的一句台词也成为姜文性格的代言词——霸气外露。姜文自成名以来,“霸气”二字就一直如影随行,无论是在拍摄电影时,还是在面对记者时,姜文天生就有一种坚持自我的本性,这种坚持对自我个性的表述也融入了他的导演思维当中,而这种思维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联系。
2.1.1成长环境的影响
姜文于1963年出身在唐山姥姥家,他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姜文的姥爷曾戴过“大地主、大资本家、国民党党员和封建把头”四顶帽子,关了9年后才被特赦回家,特殊的家庭出身,以及人们对他一家的成见在姜文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姜文在成名后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提到:“那时生活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我似乎处处不如人,谁他妈都比我强,有理由欺负我。”也正是这样的心里历程,使姜文骨子里有了一种不服气的精神。但大家庭的温暖,以及长辈们的疼爱还是让姜文对唐山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所以他在拍摄《鬼子来了》时,就把地点定在了唐山,并且全剧采用了唐山方言。
十岁那年,姜文与全家迁到北京定居,在这之前,他跟随着父母走过很多地方。姜文的父亲是个工程兵,母亲是个小学音乐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姜文从小就受到了文学与音乐的熏陶,直到现在姜文能自己编写电影剧本,并且具备极强的音乐敏感性,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剪辑时,能将《乡村骑士》与影片主题结合得恰到好处,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随着父亲的部队四处迁徙的生活也极大的丰富了姜文的社会阅历,培养了姜文身上某些特殊的素质,那就是男性的美、豁达和幽默感,这些素质在他后来的影片中都有所表现,也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他影片独特的阳刚之美,其中《让子弹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部队生活对姜文造成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使他接触到了电影。姜文对电影的最初认识是从父亲所在的部队放映的电影开始的,当时的电影对于人们的新奇感,促使姜文在七八岁时便用纸剪裁人物,编成小故事来模仿拍电影放给小孩们看。由此可见,姜文在小时候就与电影结缘,并种下了导演的梦想,只是这还需要时间的考验。而在姜文所导演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过放映电影的镜头,这也是姜文个人体验的体现。“部队大院”的生活从此也在姜文心中盘旋不去,所以后来姜文倾情于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并将七万字的原著改编成九万字的剧本搬上大银幕,大概就因为他在这部小说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和梦幻,为自己的记忆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姜文第一次上舞台是在贵阳上小学的时候,他在学校排演的《消息树》里扮演了一个“美国兵”的角色,尽管演出成功,但大家对他的“长得丑”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姜文,因此他也没想过将来要搞表演。直到中学时代,姜文遇见了好友英达,才开始了走向艺坛的第一步。英达的父亲英若诚先生是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出于这个缘故,姜文也有幸接触到了于是之、邓榕、林连昆这些表演艺术家,并受到他们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于是之先生,姜文将其表演的《茶馆》反反复复看了二十几遍,并从他身上找到了自信:于是之长得也不怎么样,可戏演得好,照样受人欢迎,可见演员关键在演,并不在于脸蛋。这样的想法使姜文开始努力于演技的锻炼,并在90年代初的演艺界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外表的忽视也使他的演艺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大到几十岁的老太监,小到二十几岁的青年,尊严如紫禁城里的皇上,落魄如街上的卖艺者,他都能够拿捏得当,塑造得栩栩如生。演艺路上的轻车熟路也使姜文在导演思维方面更倾向于对表演的重视,生活环境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姜文对电影的看法,在他所导演的四部影片中,演员所塑造的角色形象超越影片本身的结构与画面感,成为最大的看点。不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米兰,还是《让子弹飞》中张牧之、黄四郎、汤师爷,姜文都跳出了镜头语言的窠臼,为电影的人物长廊增添了一道道异常夺目的风景。
2.1.2“学院派”的文化熏陶
在诸多采访中,姜文一直以“学院派”自居。所谓“学院派”,就是指受过正规的、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在学术教育上有所师承的人。与“学院Academy ”最初含正规、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终于在理想现实之间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表现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