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华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荣华讲座

关于阅读教学与写作 的几点想法 (一)阅读教学的反思 1.语文教学的最大误解 我们认识到了半个世纪来的一些失误。比如把语法教学当作语文教学,把文章的形式教学当作语文教学,把阅读解题技巧的教学当作语文教学。 尊重千百年来语文教学遵循的最本质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也就是从感悟到分析、从理解到赏析。学段越低,越重感悟。 “感悟——理解——分析——赏析”可以看成由低到高学段需要普遍遵循的规律。 认为孩子的语文水平越低,越要讲授各种学习规则是一个大误会。(小学作文班) 2.阅读教学的误区 ◆仅把文本作为某种知识的载体 (知识本体) ◆仅把文本作为某种思想的载体 (一元化的思想本体) (文本的开放性与核心价值) ◆仅把文本作为写作的示例 (许多文本不可模仿) (选择典型文本模仿) 3.阅读教学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每堂课什么都想讲,对字、词、句、篇及思想、情感,即形式与内容做全方位讲解,而实际上什么都无法落到实处。 ◆停留在表面归纳, 给学生一些空乏的概念。(《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合欢树》等) 4.“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批判 教材可以是例子(知识的例证); 教材不仅是例子,更是以文化化育学生的重要凭借(许多课文本身的意义——它代表的人生的宽度、厚度、深度、高度,它标识的人类的情感向度,它标识的人类的前进方向,就是要传递给学生的最本质的教育意义。教学这些篇章就是传承人类高贵的精神,优质的品性,精粹的文化,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命方式)。 (二)阅读教学的意义 约束与唤醒——使学生向人类文明设计的方向前行,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创造文明的潜质。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灵敏度(语感力)。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力) 3.培养学生的思想辨析能力(思想力) 4.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鉴赏力)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风筝》) 5.融合以上4点形成学生的文化表现力(认知力、理解力、鉴赏力、批判力) 6.融合以上5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读带写,从阅读中习得写作能力 ◆但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 1.教什么决定怎么教 ◆关注知识,把教材作为某种知识的例证来处理。 ◆关注语言,把教材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来处理。 ◆关注阅读技巧,是把教材作为演练某种阅读技能的材料来处理。 ◆关注品德,是把教材作为某种品德的载体来处理。 ◆关注文化,是把教材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处理。这应当是最核心的手段。 2.根据上述阅读教学的意义,语文教育大体对应的方法是—— ◆读与品(语感力) ◆体验(情感力) ◆体验、分析(思想力) ◆品与析,析与评,评与赏(鉴赏力) ◆主题单元“贯通”写作 (写作、交流、讲评) (四)关于“单元贯通”写作 以课本的单元文本(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文本)为载体,抽绎出切合学生现阶段生命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主题作为贯通单元文本的主线,将学生语文成长必须的各种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融会其中,把单元文本全部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富含多种文化养料的立体化的教学过程。它将避免仅从文章学的一般意义上开展教学,避免仅从语言的角度开展文言文教学,因而也就必然会避免因偏重于“技术”教学而阉割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必然会避免因偏重于“知识”传授而掩盖语言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信息。 因为首先必须确立单元主题意识,所以它将必然会避免教师孤立地看待文本,因而也就必然会避免文本教学的面面俱到或杂乱无序,而能将每篇课文当成完成某一“单元教学主题”的重要一环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单篇文本处理的方法,常常将单元全部或部分文本(包括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的文本)组合在一起教学,展开组合讨论。 当然,单元主题是开放的,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一元化的。如高一第学期第一单元就可以是:美丽;境界;自由;心灵之声等。如初三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就可以是:鲁迅之爱;鲁迅之悲哀等。 ◆请以“鲁迅的爱”为主题,贯通《风筝》《故乡》《孔乙己》三篇文章: 《风筝》:反省人生,鞭挞自己的灵魂,是鲁迅作品的重要内容。但鲁迅并不是要以此来显示自己修行的意义,而是要以此来揭示人们共通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风筝》是以自己的行为“展示”专制主义对儿童的毒害,以唤取人们的特别关注。他曾在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