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榴皮用途
名:石榴皮 汉语拼音:shi?liu?pe。 英文名:Pomegranate?Rin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granatum?L. 功效分类:收涩药;止血药。 科属分类:石榴科。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小毒。 归经:归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 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 2、《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榴皮、叶、根,勿令犯铁。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3、石榴皮:《雷公炮炙沦》:“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圣惠方》:“去皮。”“锉。”“捣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 4、炒石榴皮:《圣惠方》“炒焦。”“微炒。”现行,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略深,筛去灰渣。 3、石榴皮炭:《千金翼方》:“烧灰末。”《得配本草》:“烧炭存性。”现行,取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水适量,火尽火星,取出凉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石榴皮炭防止复燃。
石榴皮 - 用药禁忌
1、《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2、不良反应:临床曾报道石榴皮中毒致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石榴皮 - 中药化学成分?
果皮含鞣质(tannin)10.4%,蜡(wax)0.8%,树脂肪(resin)4.5%,甘露醇(D-mannitol)1.8%,粘液质(mucilage)0.6%,没食子酸(galic?acid)4.0%,苹果酸(amlic?acid)、果胶(pectin)和草酸钙(calcium?oxalate)4.0%,树胶(gum)3.2%,菊糖(inulin)1.0%,非结晶糖2.7%。从鞣质中分得: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石榴皮鞣质(punicalin),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punicalagin)。果皮还含反油酸(elaidic?aicd),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cyanindin-3,-5-diglucosede),啼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啼纹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又从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没食子酸(tetrameric?gallic?acid),有抑制碳酸脱氢酶的活性。? 果皮、茎皮、树皮均含生物碱,已分离出:石榴皮碱(pel-letierine,punicine),异石榴皮碱(isopelletierine),伪石榴皮碱(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异石榴皮碱(N-methy?lisopelletie-rine)等。又从树皮所含鞣质中分离出:石榴皮鞣质,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2-O-没食子酰-4,6-(s,s)并没食子酸连二没食子酰-D-葡萄糖[2-O-galloyl-4,6)s,s)-gallgyl-D-glu-cose],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exahy-droxydiphenoyl-D-葡萄糖[6-O-galloyl-2,3-(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长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punigluconin),木麻黄鞣质(cacortein),木麻黄鞣宁(casuarinin)。
石榴皮 - 药理作用
1、收敛作用:石榴皮含多含糅质,当它们与粘膜、创面等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使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 2、抗菌作用: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施氏、福氏和宋内等4钟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志贺作用最强,施氏、福氏次之,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等的试管内杀菌力,证明石榴皮抑制伤寒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