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渗透各种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doc
渗透各种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化学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健康生活、环境保护、人文精神、科技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渗透各种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建设经济强国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渗透;美育;诺贝尔奖;人文精神;化石能源;温室效应
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人生的正确目标和理想,学习自觉性差,既不善于动脑,更懒于动手等不良习气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仍然调动不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对老师所讲内容“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学习马马虎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使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在家受父母及祖辈百般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加之社会上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懒惰和无进取心在他们的心中滋生、蔓延。这既不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经济强国的实现。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适应化学科学飞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中学化学课中渗透各种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和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思想、国情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去体味其中真正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应时刻牢记在心。1931年9月18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时至今日,日本的侵华野心不死,为了侵占我钓鱼岛,导演了一幕幕所谓购岛的丑剧。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很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一事件的发生,迫使美国对日宣战。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人欺。对中学生来说,强国富民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他们肩上,只有发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把历史赋予他们的重担挑起来,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林。
二、美育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是通向人格美的必由途径和桥梁。化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周围物质的能力。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塑料、五颜六色的合成纤维、去污除垢的洗涤剂、散发芳香气味的鲜花,身边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老师应联系实际,用一些强烈而丰富的感性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碳酸钙的性质时,让学生感到广西桂林地区石灰岩溶洞里那些奇特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自然引出它的形成过程。讲到硫磺、木炭时,可以把学生带入喜庆的节日气氛里,燃着的焰火,变幻着冲入高空,有的繁花朵朵,有的星光闪烁,变化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生活中的实际美,把学生领进化学世界,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化学实验中的技能美、动作美、表演美、装置美和现象美,触发学生美的感觉。化学教学中的板书美、绘画美和语言美能触发学生美的感受。 总之,把美育寓于教学之中,创设美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
居里夫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科学家,她1903年和191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由于长期从事放射物质的研究,不幸患上恶性贫血。她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于生命。由于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在分离金属镭和研究它的性质上所做的杰出贡献,她被人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给人类造福,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炸药的研究中去。一次实验中,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引起爆炸,连自己的亲弟弟也被炸死,父亲也受了重伤。有人劝他放弃研究,诺贝尔却说:“不,为了科学我不怕失去生命!”由于他坚持不懈地研究实验,终于成功了。他一生共取得了55种专利,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用他留下的大部分遗产设立了享誉世界的科学大奖――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文学以及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居里夫人和诺贝尔两位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四、化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环境相结合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信技术-使用Cypress需要避免的5个E2E测试错误(图文).pdf VIP
- 202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中国信通院2025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指南74页.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2024)苏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新征程,'心'启航——2025年秋学期开学第一课收心班会.pptx VIP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A(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001].docx VIP
- 良好农业规范GAP记录表格.pdf VIP
- 2025年工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doc VIP
-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22应力和应变.pptx VIP
- 消失模铸造工艺技术的创新与生产实践.pdf VIP
文档评论(0)